“风险管理子公司的困境与出路”系列报道之四
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下称子公司)业务推出一年多来,已有部分期货公司逐渐找准了“步点”。随着业务推进的深入,不少子公司将目光投向场外市场,寻求业务发展的新增长点。 场外业务成为子公司的新选择 中期协去年颁布的《期货公司设立子公司开展以风险管理服务为主的业务试点工作指引》中,子公司的主要试点业务有仓单服务、基差交易、合作套保、定价服务四项。从目前情况看,不少子公司采取“一网打尽”的办法,四项业务全部申请;也有部分子公司量力而行,仅申请了仓单服务和合作套保业务。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现阶段仓单服务成为不少子公司的主要着力点。 当大家都涌向一座“独木桥”时,肯定会越来越挤,越来越难。“风险管理子公司业务试点以来,仓单服务的利润已越来越薄。”华东地区一家子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了解,目前子公司提供的仓单服务主要有标准仓单串换、标准仓单销售、标准仓单回购、标准仓单收购,以及标准仓单质押、非标准仓单质押等。 “仓单服务模式成熟,见效快,在子公司起步阶段自然是重点发展方向。”上述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仓单服务与期货公司现有的仓单业务有很高的重合度,导致这项服务的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现在只能向期货市场之外拓展,寻找非标仓单等业务的机会”。 与此同时,产业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也在推动子公司积极介入场外市场业务。锦泰期货子公司江苏锦盈贸易总经理徐壮丽表示,为了解决期货品种非主力合约流动性差的问题,公司需要利用场外市场为产业客户进行连续保值。对于一些目前期货市场未上市但实体企业需求较大的非标产品,子公司也可以利用场外市场为客户提供风险管理服务。 今年8月,上海清算所推出铁矿石、动力煤掉期交易,新湖期货子公司新湖瑞丰、华泰长城期货子公司华泰长城资本以经纪商的身份参与其中,也有部分子公司以掉期交易客户的身份参与,还有不少子公司正计划参与掉期交易。 此外,新湖瑞丰、鲁证经贸等子公司还设计场外期权产品,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风险对冲工具,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政策导向驱动子公司业务创新 子公司业务的发展以及在场外市场的积极探索,显然也受到了监管层的关注。 8月26日,中期协发布的《期货公司设立子公司开展以风险管理服务为主的业务试点工作指引(修订)》,在子公司原有四项基本业务的基础上,新增了做市业务以及其他与风险管理服务相关的业务。 9月16日,证监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期货经营机构创新发展的意见》也明确提出,进一步扩大期货公司设立风险管理公司试点范围,支持有条件的风险管理公司开展期权等衍生品做市业务,以及通过合法渠道参与境外衍生品市场。 “在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过程中,子公司要想发挥更大的作用或打造更大的平台,其自身必须成为专业的风险管理商。”大地期货子公司浙江济海贸易负责人向期货日报记者表示,此次中期协对子公司业务指引的修订,简化了试点备案工作程序,增加了做市业务及其他与风险管理服务相关的业务,为日后子公司参与期权、场外衍生品交易等预留了空间。子公司应利用自身优势和资源,在财富管理、专业做市商、场外衍生品服务供应商等方面实现更大发展。 除了相继试水场外期权产品外,目前还有一些子公司正在探索与场外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展开更进一步合作。
“我们已经与一些场外大宗商品交易平台进行了合作。”南华期货子公司南华资本总经理缪迅告诉记者,这样一方面可以利用这些交易平台,发挥子公司自身风险管理的专业优势,为产业客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另一方面,参与这些交易平台的商品合约、交易规则等设计,将期货市场风险管理经验移植过来,并指导帮助其进行市场推广,从中可获取服务佣金。 为场外业务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子公司最熟悉的领域肯定是期货等场内衍生品市场,而眼下不少子公司将目光投向场外市场,从“主场”到“客场”,这些公司还适应吗? “以非标仓单回购交易为例,这其中的风险比标准仓单大多了。”某子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表示,非标仓单回购存在着对象企业与仓库串通进行重复质押的风险。为了应对这样的风险,子公司通常是和仓库签订合约,并且选择大型国有仓库。子公司还会适当降低客户的货物质押率,一般打七折,对仓单融资的资金利息也提前收取,通过这些措施来规避业务潜在的风险。 对于子公司场外业务的前景,广发期货子公司广发商贸总经理杨会兵表示,目前公司已经在参与交易所的仿真期权做市商业务,积累相关经验,未来的发展重点是场外市场。 参考境外成熟市场经验,一般场外市场必须有一个各方都信任的第三方清算机构,即中央对手方(CCP)。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大量未纳入市场监管体系的衍生品风险集中暴露,进而对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产生巨大冲击。之后,美欧等主要国家金融监管机构纷纷加强对场外市场监管,主要手段就是对场外衍生品交易进行强制集中清算,防范局部市场风险演变成为系统性风险。 目前国内的场外市场交易,特别是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几乎没有第三方集中清算机构,这就给子公司参与此类市场交易带来诸多不便。对此,不少业内人士表示,统一且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清算平台亟待建立,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场外市场功能,趋利避害,进而促进场内外市场协调发展。 尽管开展场外市场业务面临着一些问题,但不少子公司人士都表示,这会随着子公司业务的发展完善而逐步得到解决。眼下子公司业务起步不久,应在已有的基差交易、仓单服务等基本业务做好的基础上,深入实体企业具体了解其风险对冲需求,尝试利用场内衍生品设计个性化的场外产品。未来随着期权业务的落地,子公司将会有更加合适的工具推进场外业务发展。 缪迅也认为,子公司未来真正的发力点在于期权及其他金融衍生品工具。无论是私募牌照还是上清所经纪会员,都像是超市里的商品,但不是主要的商品,主要的还是期权以及由此形成的场外定制化产品。 (本系列完)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来源:“期货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期货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期货日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