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不管是期货公司的资管业务,还是期货私募的资管产品,在业绩和规模上都跑出了一些“黑马”。尤其是随着期货市场的创新发展,期货等衍生品工具正成为越来越多特殊法人机构资管产品的投资标配。 “进入大资管时代,期货资管前景非常广阔。”信达期货董事总经理陈冬华日前在该公司深圳营业部举行的投资策略报告会上介绍说,信达期货今年8月推出了公司首款期货资管产品。 陈冬华认为,期货资管最大的特点是更重视风险,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再想赚钱。“期货公司有能力做好资管业务。一是期货公司是金融机构中唯一不做自营业务的,资管业务集中了公司最优秀的资管人员;二是资管产品尤其是公募基金产品,最终都会把期货等衍生品作为标配。”他表示。 除了期货公司资管业务凝聚了一批优秀交易人才之外,一些私募以及稳健的投资人士也拥有丰富的投资经验。深圳凯丰投资董事长吴星在会上介绍了投资心得。“期货是细节交易,对品种、合约、时机、价格的选择都需要很好把握。此外,还要建立大格局思维。”他表示,公司目前还只能做到在国内格局下做期货品种的细节交易。连续多年稳定盈利的趋势投资者杨洪斌表示:“期货做到老,学到老,打铁还需自身硬。先做好个人修炼,资金就会上升很快。是否自己发行产品并不重要,因为交易做好了,自然会有人找上门。”他表示。 实际上,今年券商、基金公司涉及期货的资管产品也越来越多。9月商品期货ETF(交易型开放式基金)征求意见稿出台,为基金业进军商品期货扫清了政策障碍,这将点燃基金公司在商品期货上配置资产的热情。“商品期货ETF放行,会彻底打通证券与期货通道,开启商品期货证券化旅程。”陈冬华表示。 “发展商品期货ETF有着重要意义,我们非常看好商品期货ETF产品的发展前景。”信达澳银产品总监兼产品开发部总经理韩仁通坦言,证券业和基金业对ETF很熟悉,目前一些基金公司正在积极为商品期货ETF做准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