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亚洲经纪商的崛起 |
2014-09-16 00:00:00
|
|
过去十来年,随着中国、印度为首的新兴市场迅速崛起,全球资本投资者将整个亚洲地区视为未来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加大该区域的业务比重。但相应的经纪服务却似乎没有跟上相应的步伐,原因显而易见,亚洲的国家和地区众多,且监管和法律体系大相径庭,使得欧美经纪商巨头们很难适应。此外,过去五年,激增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和高昂的监管成本迫使他们在业务扩展和成本监控上无比谨慎,欧美“大佬”面对“亚洲蛋糕”显得有心无力。 正因如此,给予了亚洲地区本土经纪商巨大的发展机遇。马来西亚联昌银行购买了RBS的亚太区业务,RHB和KOS的经纪业务宣布合并,中信证券收购了里昂证券,类似的本土与海外机构“联姻”,在过去几年已屡见不鲜。种种迹象表明,各大本土银行和券商已经在积极拓展国际经纪业务,以帮助海外投资者能更便捷地连接到亚洲市场中来。无论是传统区域中心中国香港、新加坡,还是作为新兴市场“支点”的上海和孟买,甚至是蒙古、越南这些过去容易被忽视的地方,本土经纪商都覆盖了其强大的业务网络。 但是短期内,亚洲的本土经纪商是否能彻底取代欧美大佬们?答案是否定的。原因是海外投资机构期望能在亚洲享受到与在欧美本土相同的专业化服务,但目前绝大多数亚洲券商只能提供有限的区域性服务,并不能做到一站式的解决方案。但如果快进5年,所有一切有望得到改变。 目前,亚洲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区域,本土公司已经积极走出去开拓新市场。例如MAYBANK、CIMB、DBS的专业卖方团队已经能覆盖到整个泛亚地区。当然中国内地资本市场也在加大与世界的联系,QFII与RQFII额度不断扩大,“沪港通”也在努力帮助海外投资者能“无缝连接”到A股市场中来。 机遇与挑战并存,海外机构的涌入势必将会对经纪商的服务要求更高。具备怎么样的优势,才能在竞争环境中屹立不倒? 首先,处于本土行业的绝对领先地位是最有利的证明。可查询的业绩表现与良好的市场口碑是走向国际的第一步。此外拥有欧美主要市场的会员资格也是赢得国际业务的关键所在。虽然目前亚洲是整个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但不可否认的是国际交易中心依旧在纽约和伦敦,所以提供跨市场交易服务是本土经纪商的首要考量。 其次,监管永远是不能被忽略的主题。亚洲本土各国和地区的监管体系和行业准则都相差甚远,许多亚洲国家和地区拥有各自的“市场特色”,比如印尼和马来西亚的穆斯林金融产品、新加坡独有的“除外金融产品”、泰国的本土VS外国股票机制等,所有这些都是欧美投资者不熟悉的。因此,帮助他们理解适应当地市场的监管要素,正是本土券商的“核心”价值所在。 当然做大做强“亚洲蛋糕”如果仅仅只是依靠各国和地区的卖方机构,是远远不够的。亚洲各国和地区监管当局也应考虑共同创建一种区域协同的监管体系,可以类似于美国的52州,一起制定和实施亚洲版的市场系统管理规则(RegNMS9),又或者取经于欧盟的28个成员国,组成自己的规则与体系,类似MiFID。这都将更有利于整个亚洲与世界市场的融合。 最后,技术能力和创新业务是获取买方青睐的主要途径。过去几十年,技术革命引领着金融市场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经纪商的IT技术还只是停留在帮助客户进行“无错化”的交易,那很可能就被市场所淘汰。海外买方机构早已在欧美市场习惯了高频算法交易、DMA、合成订单的交易服务,他们期望能在亚洲市场得到相同的服务内容,以帮助他们迅速到达交易目标。 过去经纪商的职责很简单,为客户提供各种金融产品交易和清算服务,以赚取佣金。而现在,客户已经不简单满足于此,他们需要更多更专业的相关服务,比如投资咨询服务、融资融券、交易互换协议、盘后交易、回购甚至银行同业业务。 亚洲拥有一个动态的市场架构,目前各个区域交易中心都在力争亚洲市场的龙头。无论谁执牛耳,由于未来整个亚洲市场的趋同和融合,对于任何一个经纪商都是机遇和挑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