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这里:首页
 

投资者教育

 

投资者教育

亚洲股指期权新兴市场的发展(上)

        2013-03-26 00:00:00    
 
    与美国和欧洲市场相比,亚洲股指期权市场发展相对较晚。新加坡、日本和中国香港是亚洲股指期权发展较早的国家和地区,不过受市场环境限制,市场规模一直较小。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韩国、中国台湾和印度等市场的崛起,亚洲股指期权市场规模急速扩张,交易量一直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亚洲股指期权新兴市场的发展吸引着全世界投资者的目光。
  
  
  市场发展奇迹频现
  空间饱和向上乏力
  
  
  亚洲最早的股指期权合约是日本大阪证券交易所于1989年推出的日经225指数期权合约,之后不久新加坡、中国香港和以色列也相继推出股指期权合约。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韩国、中国台湾和印度也逐步推出股指期权交易,并且发展迅猛,迅速成长为世界重要的股指期权市场。
  统计数据表明,亚洲股指期权推出的前十年,市场发展十分缓慢,交易量没有太大增长,1998年亚洲股指期权合约总交易量不到4682万张。1997年韩国推出KOSPI200股指期权合约,随后韩国市场快速膨胀,高速增长态势一直持续到2003年。这也直接带动亚洲股指期权市场的快速发展。2003年亚洲股指期权合约交易量超过29亿张,与1998年相比增长了近62倍,其中韩国市场股指期权合约交易的占比达到97.6%。
  2004年开始,韩国股指期权市场进入调整期。由于韩国市场占据整个亚洲市场的绝大比例,亚洲市场的增长也进入一个相对平稳阶段。与欧美市场不同,2008年次贷危机对亚洲股指期权市场冲击较小,市场交易量并没有出现下降,而是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2011年,亚洲股指期权合约交易量达到48.19亿张,创造历史最高水平。
  由于韩国市场股指期权合约交易量过于庞大,不利于分析亚洲市场的整体发展趋势,在分析亚洲股指期权市场的整体表现时,通常将韩国市场单独分析。除去韩国市场,亚洲股指期权市场自1997年以来一直保持增长态势,而且2003年后平均增长速度有所加快。这与2003年后韩国股指期权市场的发展状况有很大不同,主要是因为2001年之后中国台湾地区和印度股指期权市场的发展,而且这两个市场比韩国市场表现出更大的增长动力。2011年韩国股指期权合约的交易量占亚洲市场总交易量的比重下降为76.2%。
  亚洲股指期权合约交易量状况
  
  
    
  
  
  
  
  受欧债危机的影响,2012年欧美市场的股指期权交易较2011年同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亚洲市场也受到欧债危机的冲击,市场交易活跃度下降。不过因推出刺激政策的提振,2012年孟买证券交易所股指期权交易量急速放大。受此影响,除韩国以外的亚洲市场交易量整体保持了增长态势。截至2012年9月除韩国市场外亚洲股指期权合约交易量达到9.25亿张,同比增长17.15%。然而,这一增长幅度较2011年全年52.19%的增长率有较大回落。其中,孟买证券交易所股指期权交易量超过1.7亿张,与上一年同期相比,交易量增长了难以置信的2128倍。除去韩国交易所和孟买交易所,截至2012年9月亚洲股指期权合约交易量同比减少了4.43%,其中台湾股指期权的交易量下降了23.84%,亚洲市场疲态尽显。
  2012年韩国交易所对KOSPI200指数合约进行改革,将合约乘数放大5倍,受此影响韩国股指期权合约交易量顺势下降。截至2012年9月韩国股指期权合约名义交易金额下降28.15%。可见,韩国市场的交易状况也相当疲软,经过多年的爆发性增长和调整性增长后,韩国市场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
  
  
  交易所后发制人
  交易量统领全球
  
  
  与欧美的股指期权交易所不同,亚洲的交易所很少有跨国界的联合交易或兼并收购活动。从市场发展来看,欧美的市场一直由较早推出股指期权合约的交易所把持,而亚洲市场则不然。从交易量来看,亚洲较晚推出股指期权合约的交易所表现更为出色,甚至改变了全球股指期权市场的格局。
  亚洲最早的股指期权合约来自日本。1989年6月大阪证券交易所推出日经225指数期权合约。同年10月,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也推出了其唯一的股指期权合约——TOPIX指数期权合约。有意思的是,1989年也是日本股市创造历史最高点位的一年。
  大阪证券交易所成立于1878年,东京证券交易所则成立于1949年,不过从现货交易来看,东京证券交易所的规模领先于大阪证券交易所,而大阪证券交易所则在金融衍生品方面占据绝对优势。为了整合这两个交易所的资源,提升市场影响力,大阪证券交易所和东京证券交易所将在2013年实现合并,到时合并的交易所集团将成为世界第二大交易所集团。
  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成立于1984年,是亚洲第一家金融期货交易所。1986年,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抢在日本之前推出日经225指数期货,开创了以别国股指为期货交易标的物的先例,并陆续推出了以香港股指和台湾股指等国外指数为标的的指数衍生品。
  1999年12月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和新加坡证券交易所合并成立新加坡交易所,并依旧延续之前的发展战略。目前,新加坡交易所交易的股指期权合约有日经225指数期权、MSCI台湾指数期权、MSCI新加坡指数期权、STOXX50指数期权和Nifty指数期权。新加坡交易所这种通过推出国际指数衍生品来推动自身市场发展和国际化的模式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独特的,也是非常成功的。
  香港期货交易所的前身为1976年成立的香港商品交易所,于1985年改称香港期货交易所,并于第二年推出恒生指数期货合约。不过直到1993年3月香港期货交易所才推出恒生指数期权合约,随后几年香港期货交易所又推出多种指数的期货和期权合约。2000年3月,香港联合交易所与香港期货交易所实行股份化,并与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合并,成立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简称港交所。
  亚洲另一个重要却容易被人们忽视的股指期权市场在以色列。以色列的特拉维夫证券交易所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股票交易,并于1968年合法注册,是中东地区重要的证券交易所。特拉维夫证券交易所于1993年8月推出其第一个金融衍生产品——TA-25指数期权合约,2000年又推出TA-bank指数期权合约,合约推出后市场交易发展迅速,特拉维夫证券交易所也成为重要的股指期权交易所。
  韩国证券交易所成立于1965年,于1997年推出KOSPI200指数期权。合约推出后,市场发展迅猛,并于1999年坐上世界股指期权交易的头把交椅。1999年4月,韩国期货交易所成立,2004年韩国证券交易所的KOSPI200指数期货和期权合约转移至韩国期货交易所。2005年韩国证券交易所、韩国期货交易所和韩国创业板市场(KOSDAQ)合并成立韩国交易所。
  印度市场有两个证券交易所推出股指期权合约,分别是孟买证券交易所和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2001年6月,两家交易所同时推出股指期权合约。台湾期货交易所成立于1997年,并紧随印度市场于2001年12月推出台湾指数期权合约。此外,泰国期货交易所和马来西亚的吉隆坡证券交易所也有股指期权合约交易。
  可见,亚洲的股指期权市场远没有欧洲市场复杂,基本没有跨国的交易所集团。由于大多股指期权合约都在证券交易所交易,交易所之间的并购活动也比较少,市场发展路径清晰。
  市场规模方面,较晚推出股指期权合约的韩国交易所、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和台湾期货交易所发展迅猛,交易量一直处于世界领先位置。
  印度的孟买证券交易所和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同时推出股指期权合约,但股指期权交易却一直未有发展。不过这一状况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改变。2012年孟买证券交易所股指期权交易出现奇迹般的增长,不到一年时间股指期权交易量直接冲到世界第五位,再一次改变世界股指期权市场的格局。
 

 
版权所有(C)山东省期货业协会
地址:济南市经七路86号(经七路与纬一路口西南侧)11楼1103室   电话:0531-86131789 sdqhxh@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19029037号-1 鲁ICP备19029037号-2 技术支持:红苗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