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期货行业的投教活动逐步摆脱单向灌输、形式单一的模式,呈现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精准触达的多元化态势。本报举办的“期货赋能产业创新”优秀投教案例征集活动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品。微电影、动画短片、幽默短剧、漫画甚至流行歌曲,都已成为传播金融知识的有效载体,展现出期货行业在投资者保护与教育方面的创新活力。
传统的投教材料往往侧重于条款解读和风险揭示,虽然内容严谨,但难免枯燥,不容易激发投资者的学习兴趣。如今,这一情况正被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所改变。
银河期货推出的《苏老的“甜蜜”事业》作品,别出心裁地借用热门影视剧《长安的荔枝》的场景与人物设定,以微电影的形式打造了一场穿越时空的“甘蔗致富”大讨论,为投资者提供了沉浸式体验。作品通过主人公苏老与智囊“银小河”在胡商会上的发言,将郑商所的“糖业无忧”项目巧妙地融入剧情,让观众在跌宕起伏的叙事中理解了期货工具如何帮助古代糖业(映射现代产业)规避风险、锁定利润。这种将金融知识融入剧情的做法,极大地提升了投教作品的吸引力和传播力。
动画以其极强的表现力,也成为解释期货市场复杂抽象概念的最佳形式之一。中信建投期货的作品《一块玻璃的“加减”之道》采用MG动画形式,通过玻璃企业厂长与工人的趣味对话,将纯碱、玻璃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比作为企业经营做“加减法”,形象地揭示了期货如何助力企业控制成本、稳定售价,兼顾了专业性与通俗性。
同样颇具创意的还有中信期货的《一粒花生,一路生花》。该作品让一颗来自河南桐柏的花生作为主角,以第一人称的幽默口吻,讲述自己家乡因花生期货上市而发生的巨变,展现出金融工具如何助力乡村振兴。这种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期货合约以温度和情感,让投资者在轻松的氛围中认识到金融工具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层价值。
为了触及更广泛的人群,期货机构纷纷打破传统思维,将投教内容融入各种娱乐形式,达到潜移默化教育投资者的效果。
东吴期货出品的《期市迷局》是一部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短片,以接地气的方式直面社会痛点。它通过讲述年轻白领小张因参与非法配资而最终家庭破裂的故事,以极具冲击力的画面和情节,深刻揭示了非法期货活动的巨大危害,给投资者敲响了警钟。
新世纪期货的“我和我的怨种朋友”系列,采用当下流行的幽默短剧风格,通过朋友遭遇“期货大神”诱骗、陷入AI换脸诈骗等案例场景,在嬉笑怒骂中普及了期货强平制度、识别非法期货和理性维权等知识,深受年轻网民喜爱。
同时,漫画、历史也与期货投教碰撞出火花。广发期货的“投教三国系列漫画”和“乾隆微服私访记”系列动画,巧妙地利用国人熟知的历史IP,以“三顾茅庐”的求贤若渴来形容实体企业对期货工具的迫切需求,用“华佗治病”来比喻风险管理;借乾隆皇帝之眼,揭露并抨击市场中的“黑嘴”和散布虚假信息等行为。这种古今结合的创意,不仅降低了理解门槛,而且赋予了投教内容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极强的趣味性。
新湖期货大胆地将投教内容与流行音乐结合,创作了《非法期货皆是猫腻》等歌曲进行风险警示,以朗朗上口的歌词和动感的节奏形象地拆解非法期货的套路和陷阱,“魔性”的旋律让风险警示语“余音绕梁”,成为极具创意的投教新形式。
在形式创新的同时,投教工作也在向纵深发展,借助科技手段,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满足不同层次投资者的需求。
中粮期货的“期遇粮言·小课堂”系列,运用AI数字人主播进行讲解,结合线上课程、可视化表格等结构化内容,为投资者尤其是产业客户系统化地搭建起关于套期保值实务的知识框架。这种智能化的投教实践,不仅扩大了覆盖面,而且提升了个性化学习的效果。
针对有深度需求的企业和专业交易者,中信建投期货推出了《含权贸易显神通 一招一式见真功(实战篇)》这样聚焦实操的学习手册,帮助其破解专业应用难题。手册围绕真实的贸易案例,用清晰的流程图拆解“签订含权合同—开展场外期权交易—动态避险”的全流程,将复杂的金融衍生品落地逻辑讲透,有效破解了企业在价格波动下面临的实际经营难题,实现了投教工作从普及知识向赋能实战的升级。
从阳春白雪的微电影到接地气的说唱音乐,从穿越古今的动漫到直面现实的短剧,期货投教工作正以一种新的姿态走近投资者。这种多元化、创新化的发展趋势,反映出期货行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坚守“金融为民”初心的不懈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