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这里:首页
 

新闻资讯

 

时事报道

[期货日报]期货之水精准滴灌希望的田野

期货日报     张田苗    2025-11-13 09:33:25    
 

在云南元阳这片被誉为“大地雕塑”的千年梯田间,蔗农现在不用再像往年那样为甘蔗价格波动而揪心了。就在几年前,白糖价格波动曾让当地的“甜蜜产业”尝尽苦涩,不少农户一度打算弃种外出打工。如今,一份特殊的“保险”让他们安了心。

“有了价格保险,心里踏实多了,明年我还要种甘蔗!”蔗农的话语中透着笃定。他们口中的“价格保险”,正是近年来在广袤农村大地悄然兴起,并愈发彰显生命力的“保险+期货”创新模式。它将分散的农户与庞大的金融市场联系在一起,抵御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冲击,为乡村振兴筑起一道坚固的安全网。

“甜蜜产业”的金融翅膀 

元阳县曾是云南深度贫困县,甘蔗是这里的主要经济作物,但白糖价格的剧烈波动,常让农户“丰产不丰收”,严重挫伤了种植积极性,甚至波及当地糖厂的原料供应。

转机始于2021年。中信期货将“保险+期货”模式带到了元阳,为当地蔗农的白糖价格上了保险。保险公司基于期货价格设计农产品价格险,农户购买保险;保险公司为对冲风险,向期货公司购买场外期权;期货公司则利用期货市场进行风险分散。一个环环相扣的风险管理闭环就此形成。

这一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升级。2022年,中信期货进一步推出“保险+期货+订单”模式,在保价格的基础上,还为蔗农提供“二次点价”机会,防止蔗农因价格上涨而惜售,全方位保障农户收益。截至2025年,该项目已累计为超过1400户蔗农赔付逾160万元,稳住了他们的“钱袋子”,也为当地的“甜蜜产业链”注入了金融活水。

从单一保障到多重风险保障 

在千里之外的内蒙古土默特左旗,期货工具也正在被用于规避农业风险。这里是我国重要的玉米主产区,但玉米生长期降水量波动大,干旱、暴雨等极端天气频发,直接影响产量。

2025年6月,银河期货联合人保财险在这里开展了内蒙古首单玉米“气象+期货”创新项目。它创新性地将“气象风险”与“价格风险”打包纳入保障范围。

“如果指定时段内日降雨量在20毫米以上,或者期货价格低于目标价格,保险都会启动赔付。”银河期货项目负责人介绍,这种双重保障模式,覆盖了农户最担心的两大核心风险,无须复杂的定损,依据官方气象数据和期货价格即可快速理赔,大大提升了保障效率。该项目最终覆盖了19.8万亩玉米,为上百户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了超2.3亿元的风险保障。

激活规模化农业经营新动能 

在我国“大粮仓”黑龙江,金融服务的探索走向了更深的维度。2024年,浙商期货牵头在北安等8个地市构建了“保险+期货+信贷+订单”的四维联动机制。

合作社发展面临土地流转不稳、融资难、风险对冲工具不足等多重制约。项目团队在调研中精准识别了这些痛点,他们的解决方案是以“收入保险”为核心,整合银行、科技公司、收粮企业等多方资源。银行基于保单提供的收入保障,敢于向合作社提供低息贷款;期货公司通过专业操作对冲价格风险;科技公司利用卫星遥感精准测产;龙头收粮企业则提前锁定基差收购价。这一模式为42家农业合作社的14.04万亩大豆和18.80万亩玉米,构建了从种到收、从资金到销售的全链条风险管理体系。

2024年虽然面临土地成本大幅上涨的不利因素,该项目预计赔付约1300万元,仍实现了50.45%的减损效果,为规模化农业经营筑牢了风险防线。

从西南边陲的元阳蔗田,到内蒙古的玉米地,再到黑土地上的万顷良田,“保险+期货”及其升级模式正以精准的风险管理手段,悄然改变着我国农业的传统生态。通过金融工具的巧妙运用,“保险+期货”将千家万户的小农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更紧密、更稳健地连接起来。

正如元阳县一位参与培训的乡镇干部所言:“过去我们觉得期货、金融离农村很远,现在才发现它是我们稳收增收的‘好帮手’。”

这股源自期货市场的活水,正润物有声地流入田间地头,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乡村振兴筑起越来越坚固的安全网。

 

 
版权所有(C)山东省期货业协会
地址:济南市经七路86号(经七路与纬一路口西南侧)11楼1103室   电话:0531-86131789 sdqhxh@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19029037号-1 鲁ICP备19029037号-2 技术支持:山东红苗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