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这里:首页
 

新闻资讯

 

时事报道

[期货日报]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期货日报    杨美    2025-02-27 09:08:53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建议

2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在京举行《中国宏观金融分析》2024年第四季度报告发布会,聚焦全球宏观金融、中国宏观金融等内容进行介绍。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中国宏观金融分析(CMFA)团队成员张策介绍,2025年,全球宏观金融形势面临三个主要特征。一是“特朗普冲击”加剧政策不确定性,其“美国优先”政策通过加征关税、重构供应链等措施,虽然增强了美国经济软着陆预期,却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导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增长预期走弱。二是全球公共债务突破100万亿美元,利息负担将达到二战以来最高水平,财政可持续性压力与政策分歧加剧市场避险情绪。三是各国政策分化进一步凸显,货币政策节奏差异扩大,关税作为不确定性放大器以及外汇市场作为政策外溢性主要渠道,成为掣肘政策平衡的关键因素。

张策表示,中国在复杂外部环境中面临三大挑战。其中,外汇市场受中美利差倒挂和美元走强冲击,人民币汇率稳定性经受考验;宏观政策制定难度攀升,全球不确定性、主要国家政策分化、技术变量都会影响宏观政策的制定和效力;金融市场波动性因政策不确定性、贸易、金融等方面的挑战而加剧。

CMFA团队成员张鹏认为,为应对特朗普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冲击,中国应力争在全球改革竞争中赢得先机,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货币政策,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大力拓展对外贸易多元化发展战略。

据CMFA团队成员曹婧介绍,2024年9月下旬以来,中央加力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四季度经济运行回升向好,全年GDP同比增长5.0%,顺利完成预期目标。经济运行呈现结构性复苏特征,表现为供给恢复快于需求,物价延续低位运行;以旧换新政策提振耐用品消费,发展型消费增长放缓;制造业投资保持韧性,房地产投资降幅扩大。作为居民财富蓄水池,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在2025年年初出现回暖迹象。

在专家研讨环节,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张宇贤表示,2025年一季度支撑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有利因素较多,与去年同期相比,由于自然日减少一天,假期延长一天,加之高基数影响,宏观经济运行将平稳开局。从全年看,2025年季度之间波幅将较2024年变小,全年呈现平稳运行的特征。在扩大居民消费方面,张宇贤认为,当前我国居民消费不足是“无力消费、无意消费、无法消费”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要提振居民消费必须分类施策。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平表示,稳定资产价格成为宏观政策的关键着力点,对提振内需意义重大。他建议,以金融创新工具助力资产价格稳定。当前,中国资产价格的波动已对实体经济产生直接影响,实体经济出现收缩态势。在此背景下,单纯依靠传统的货币财政政策已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必须针对资产价格稳定出台新的政策工具。前期出台的政策中,股票互换工具的推出、地方债置换规模的扩大、保交楼和土地收储相关新工具与资金安排的实施,以及对国债收益率的干预,均属于针对资产价格的干预性政策。这些政策覆盖了各类资产市场,有效扭转了资产价格估值趋势惯性下降的局面。同时,稳定汇率对稳定资产价格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版权所有(C)山东省期货业协会
地址:济南市经七路86号(经七路与纬一路口西南侧)11楼1103室   电话:0531-86131789 sdqhxh@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19029037号-1 鲁ICP备19029037号-2 技术支持:山东红苗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