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9月22日秋分节气的临近,我国即将迎来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祖国各地、大江南北,从金色田野到飘香果园,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经过大半年的辛勤耕耘,广大农民即将迎来丰收的硕果。然而,农产品丰收时价格下跌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们,多年来,“丰年难丰收”成为农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2016年,郑商所试点开展了“保险+期货”的创新模式。这一模式聚焦规避价格波动风险,为优势特色农业提供了一条新的解决路径。通过“保险+期货”,农民可以在丰收时获得更加稳定的收入,有效解决了“丰年难丰收”的问题。
农业丰收、农村和美、农户增收有保障
2024年,郑商所积极响应中央一号文件关于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的政策精神,结合试点成效,持续扩大探索新的品种与新的模式,2024年郑商所立项支持了27个“保险+期货”项目,覆盖新疆、甘肃、陕西、广西、云南等10个省份,涉及麦盖提县、静宁县、延长县、兰考县等30余个主产县,目前各项目已全面启动实施,实现农业丰收、农村和美、农户增收有了保障。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优化农业补贴体系,发展多层次农业保险”。持续开展“保险+期货”是期货市场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实践证明,“保险+期货”是一条利用市场化手段创新农业补贴方式、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的有效路径。
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试点至今9年来,郑商所结合试点成效与农产品期货上市进度,持续探索、研究与优化,在试点规模方面,不断增加试点规模、扩大试点区域,目前已覆盖全国15个品种主产省份;在试点模式方面,在价格险的基础上试点收入险,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专项支持;在产品方案设计上,试点不同期权结构降低成本,探索保险公司风险自留,促进产品标准统一;在项目管理上,强化事前评审、事中监督、事后检查,全流程跟踪确保项目合规、有序,助力提升我国农业保险规范化水平。作为期货市场与保险市场相融合的工具,“保险+期货”在保障农户收入、稳定种植预期、助力乡村振兴、赋能普惠金融创新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为地方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驾护航
以苹果、红枣、花生、白糖、棉花为代表的特色农业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也是主产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但作为经济类作物,相关农产品价格市场风险大。通过“保险+期货”,可以有效转移种植户面临的价格波动风险,是在金融支农模式探索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市场化保障机制。
为丰富苹果产业风险管理工具箱,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2017年12月22日,苹果期货在郑商所上市,2018年苹果“保险+期货”项目落地实施。截至2023年,郑商所支持开展57个苹果“保险+期货”项目,覆盖山东、陕西、甘肃、河南、辽宁、山西等苹果优势主产区,保费总额4.71亿元,累计覆盖种植面积78.5万亩,折合现货120万吨,为8.6万农户提供了94.23亿元的风险保障。2024年郑商所继续在陕西、甘肃、山东、山西等苹果主产区立项支持7个苹果“保险+期货”项目。苹果“保险+期货”有效弥补了价格下跌时果农的收益损失,促进了试点地区苹果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持续为“苹果飘香”保驾护航。
“保险+期货”还让沙漠中的“红果果”变成了“金蛋蛋”。2019年4月30日,红枣期货在郑商所上市。“世界红枣看中国,中国红枣看新疆”,截至2023年,郑商所在新疆共开展23个红枣项目,几乎覆盖了南疆地区主要的红枣主产县,保费总额1.40亿元,累计覆盖种植面积50万亩,折合现货22.88万吨,为3.82万户枣农提供28.91亿元的风险保障。2024年郑商所立项支持4个红枣“保险+期货”项目。枣农通过参加“保险+期货”项目,可以告别“靠天吃饭、丰年卖不上价”的焦虑,在红枣产业面临低谷的时候,“保险+期货”项目让枣农又重新看到了曙光、看到了希望,坚定了种植红枣的信心。
在提升粮油供给能力方面,“保险+期货”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增强油脂油料供给保障能力,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郑商所于2021年2月1日上市花生期货,同年花生“保险+期货”项目落地实施。截至2023年,郑商所共开展8个花生“保险+期货”项目,覆盖河南、山东、辽宁等花生优势主产区,保费总额1.78亿元,覆盖种植面积196万亩,折合现货39.49万吨,为20余万农户提供了36.17亿元的风险保障。2023年,郑商所在湖北试点开展油菜“保险+期货”,积极贯彻落实扩大油菜种植面积的政策精神。为更好响应中央关于油料产能提升及供给保障安全的政策精神,2024年郑商所立项支持7个花生与1个油菜“保险+期货”项目。花生、油菜均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也是主产区农户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而作为完全市场化的农产品,均面临着自然灾害、价格波动等风险,“保险+期货”的开展实施,为种植户解决了一大难题,让他们有了底气。
“保险+期货”同样为“甜蜜”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作为大宗商品之一的白糖,价格波动频繁。内外部环境变化导致甘蔗(甜菜)种植收益下滑,农户种植意愿不强,糖厂生产供应不畅,白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为丰富白糖产业风险管理工具箱,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早在2006年1月,郑商所就上市了白糖期货。自2016年以来,郑商所连续9年在白糖品种上开展“保险+期货”项目。截至2023年,郑商所支持开展62个白糖“保险+期货”项目,覆盖广西、广东、云南、新疆、内蒙古等白糖优势主产区,保费总额3.27亿元,累计覆盖种植面积366万亩,折合现货180万吨,为18.6万农户提供了90.80亿元的风险保障。项目效果良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2024年,郑商所继续在广西、云南、广东与新疆立项支持7个白糖“保险+期货”项目。“保险+期货”让种植户吃下了“定心丸”,收入有了稳定保障,种植甘蔗(甜菜)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此外,“保险+期货”积极助力纺织原料安全保障。自2016年以来,郑商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开展33个棉花“保险+期货”试点,覆盖新疆、山东、河北、湖南、安徽等主产区,产生赔付5325万元,为10万余吨棉花生产保“价”护航,助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相衔接。此外,在上述模式基础上,2019年,郑商所支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首轮“期货价格+保险”试点,为完善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提供服务支撑。同时,郑商所积极推动湖北、山东等内地棉花产区省级财政自主开展棉花“保险+期货”试点。2024年,郑商所在湖北立项支持开展棉花“保险+期货”收入险,支持内地植棉面积适度恢复。
田野稻花香,渐知秋实美。郑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郑商所将继续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中普惠金融的战略部署,围绕苹果、红枣、花生、白糖、棉花等地方特色优势农产品,不断优化完善“保险+期货”模式,全面助力农民朋友唱响喜迎丰收的动听歌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