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加坡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桥头堡”。目前,新加坡中资金融机构的发展情况如何?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他们在国际化探索中有哪些经验?期货日报新马调研组对此进行了深入的走访和了解。
“出海”加速 中资金融机构布局新加坡市场
站在新加坡金融城任何一栋大厦的高层,总能看到与金融相关的元素,除了国际知名的JP Morgan、USB、HSBC等机构外,还能看到ICBC、兴业证券等国内耳熟能详的金融机构的名字和标志。
业内人士告诉调研组,2013年以来,随着共建“一带一路”项目的推进,新加坡金融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中资金融机构的身影。事实上,新加坡已成为我国境内期货公司“出海”的优选地之一。在南华新加坡有限公司(下称南华新加坡)CEO郑培元看来,这主要是因为新加坡独特的地理和政策优势。
据调研组了解,作为东南亚的国际贸易中心,新加坡在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首先,新加坡地理位置优越,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作为马六甲海峡与新加坡海峡等亚洲核心航道的全球燃料补给港,新加坡一直是重要的国际石油交易中心。其次,以原油运输和转口贸易为基础,新加坡不断在各领域拓展,积极开发国际金融和大宗商品衍生品交易,目前已成为全球铁矿石和橡胶定价中心之一。最后,东南亚地区商品交易主要集中在新加坡,进一步提升了新加坡在全球商品市场的地位。
此外,新加坡还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投资目的地之一。郑培元表示,相关建设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增加,给新加坡商品期货市场带来了广阔发展空间。南华期货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需求,为中国实体企业出海“保驾护航”,进行了全球化布局,于2016年成立了南华新加坡,并成为新加坡交易所的首个中资期货清算会员。
成立于2021年12月的国泰君安期货(新加坡)有限公司(下称国泰君安新加坡)也是基于类似考虑而布局新加坡的。国泰君安新加坡总经理倪韬雍告诉调研组,在日常的服务交流中,国泰君安期货发现很多客户都有交易境外品种或管理境外业务风险的需求。为满足客户全方位的期货和衍生品需求,国泰君安期货开启了国际化之路,并选择新加坡作为“走出去”的第一站。国泰君安新加坡作为国泰君安期货的全资子公司,也是国泰君安证券在新加坡唯一的期货和衍生品平台,主要客户是总部在服务的企业客户或其境外分支机构。
据调研组了解,目前已有4家国内期货公司在新加坡设点。其中,较早在新加坡设点的南华期货和永安期货,分别通过在中国香港注册的全资子公司横华国际和新永安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在新加坡设立南华新加坡及永安国际金融(新加坡)有限公司。东证期货、国泰君安期货采取的是直接在新加坡设点的模式。
除此之外,还有部分证券公司(如银河证券、申万宏源证券等)通过申请相关牌照,完成了在新加坡期货市场的布局,同步开展期货业务。在市场人士看来,这是券商服务共建“一带一路”迈出的关键一步,在跨境业务上实施资源整合的金融综合服务战略,同时也体现出了券商对衍生品细分领域的重视与极致追求。
另外,据了解,目前我国至少还有6家证券、期货公司有意向在新加坡设点,发展其境外业务。
需求引领 重点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相关企业
上述人士告诉调研组,目前新加坡的中资期货公司已成为部分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企业风险管理业务的首选合作对象。
郑培元表示,这主要是因为相较境外金融机构,中资背景的期货公司对共建“一带一路”有更深的理解。尤其是在投教方面,秉持中资期货公司的传统,南华新加坡积极配合总部组织相关投教活动,助力更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企业合理运用期货及衍生工具,提升抗风险能力。
此外,共同的文化背景和习惯也是这些企业选择中资期货公司的原因之一。倪韬雍告诉调研组,目前公司的主要客户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中资产业客户,另一类是中资量化私募和持牌机构。其中,产业客户多是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相关企业,大多参与现货贸易,需要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或套利操作等。
郑培元补充道,尤其是近两年,随着全球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市场波动明显加剧。“出海”的实体企业和金融机构为降低自身经营风险,有较强的境内外套利和锁汇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结合南华期货强大的研究团队和本地服务经验丰富的团队,帮助客户进行风险管理,更能理解客户的需求,并给出更符合其实际情况的建议或解决方案。
倪韬雍说:“这些企业最看重服务,特别是沟通效率。国泰君安新加坡作为中资期货公司,员工要么来自中国境内,要么本身精通汉语。相似的文化、同样的语言,加上相关工作人员对境内外市场较深的认知,双方沟通自然相对顺畅。另外,我们的服务模式与境内公司类似,客户不需要重新适应,这些客户自然更愿意与我们合作。”
据郑培元介绍,共建“一带一路”相关企业是南华新加坡重要的客户来源。虽然近两年公司客户结构有所变化,增加了部分东南亚和中东地区的产业客户、金融机构、基金等,但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相关企业在公司客户占比中仍然超过一半。
应对国际竞争 业务多元化发展
金融机构“出海”新加坡,直面的是国际竞争。若想在这样的环境下长期生存,除了发挥好各自的业务优势外,多元化的业务布局也是这些机构开展国际竞争的路径之一。
在走访交流中,调研组发现,已在新加坡设点的中资金融机构都在寻求差异化发展。
据了解,2024年年初,东证期货全资子公司东证期货国际(新加坡)有限公司获得了新加坡金管局颁发的资本市场证券牌照,其目标是机构客户。
申万宏源新加坡有限公司是新加坡的第一家中资券商,据该公司执行总裁、执行董事吴华丕介绍,目前公司主要在新加坡从事证券经纪交易、投资咨询和资产管理业务。其中,资产管理业务一方面重点服务有“出海”需求的私募公司,另一方面申万宏源注重服务国家战略,讲好中国故事,协助境外资金投资中国。
2023年下半年开始正式展业的国泰君安新加坡虽然目前主要服务的是中资机构(包括有境外风险管理需求的境内企业及其境外分支机构),但也与国泰君安集团境内外相关部门建立了跨境衍生品业务协同,形成了覆盖全球主要期货交易所的期货经纪业务服务体系。
据郑培元介绍,南华新加坡作为横华国际的子公司,不仅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加安全的资金托管服务,全球多家交易所的期货期权、杠杆式外汇、伦敦金银及OTC商品等交易服务,全天候、高效专业的中英文客服服务,而且可为客户提供全球主要期货交易所的清算和交割服务。
据了解,经过多年的发展,国际化业务已成为近年来南华期货业绩逆势上行的主要贡献力量。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南华期货实现净利润4.02亿元,同比增长63%,其中,全资子公司横华国际实现净利润3.59亿元,同比大增190%。2024年一季度,南华期货净利润同比增长37%,境外业务同样贡献了显著增量。
不过,对近期想在新加坡设点展业的中资金融机构,郑培元提醒说,与过去几年相比,新加坡的经营环境和成本出现了较大变化,尤其是经营成本增长比较显著,建议相关机构在布局前做好相关准备。另外,在人才的招聘和储备方面也面临较大竞争。一方面,在新加坡招聘海外员工,新加坡人力部(MOM)有一套评分体系,需要满足相关评分要求,这使得聘请海外人才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的工作文化等,中资企业并非当地应聘人员的首选,且当地金融人才主要集中在银行、财富管理、证券业。因此,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很可能成为影响新加坡公司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此,受访的中资金融机构负责人普遍表示认同。倪韬雍在谈及国泰君安新加坡未来发展计划时表示,短期内公司的目标是“稳”,在稳定发展现有业务的同时,重点稳团队,培育更符合公司需求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