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进全国高校对商品期货相关产业的了解,普及期货期权知识,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和市场对接中的重要作用,7月14—19日,在郑商所的支持下,期货日报在武汉举办2024年高校“产学研”调研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搭建产业、人才与金融市场对接的桥梁,推动期现货市场融合。
据了解,郑商所已连续7年开展高校系列活动,显著促进了期货市场人才培养和“产学研”渠道的畅通。目前,全国已有近百所高校将“郑商所杯”竞赛成绩与学生期末成绩挂钩。此次以活动为窗口,普及期货基础知识和服务实体经济典型案例、为期货市场培育人才的同时,从源头上助力社会大众提升金融素养,增强其自我保护能力,做好投资者保护。
参加本次活动的有来自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华中科技大学、暨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石油大学、郑州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
调研中,调研团一行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湖北局三三七处座谈交流,了解纯碱上下游产业的整体情况;赴武汉裕大华纺织服装集团有限公司了解了棉花及其他大宗商品市场行情以及上下游产业情况;赴新洋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交流如何运用期货工具服务实体企业;赴新都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参观纯碱交割库,了解企业如何利用期货工具稳定经营;赴湖北省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实地了解菜籽油产业发展现状。
此外,调研团还参观了长江期货,通过座谈交流期货行业发展概况和期货市场功能发挥,了解长江期货如何运用期货工具服务当地农业,以及该公司针对全国高校金融人才招聘、分层次培养的规划和经验。
通过本次调研,高校教师真切感受到了期货市场对生产、消费及贸易等不同类型企业的作用。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讲师沈淑琳表示,通过走访多家实体企业、两所高校和长江期货,深入了解实体企业如何利用期货工具对冲现货价格波动风险,并为实体企业的生产、贸易活动提供良好的风险保障。这增加了高校教师对实体企业运用金融工具保障生产贸易的理解。
“同时,调研活动还加强了高校与实体企业、期货公司之间的沟通交流。参与活动的20多位高校教师相互沟通交流了各自院系在期货人才培养方面的课程和实践安排,探讨了当下社会对期货工具认知不足、期货人才匮乏的问题。高校应加强与实体企业、期货公司和交易所的沟通交流,紧跟社会金融人才需要,为金融人才培养提供更实际的思路。”沈淑琳说。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期货与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副主任鞠荣华表示,虽然高校的金融专业设有金融衍生工具课程,也有少数学校开设期货市场课程教学,但这些课程多停留在理论概念层面,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对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意义缺乏深刻体验。调研让高校教师认识到了期货市场在企业日常经营中的实际作用以及企业服务期货人才的迫切需求,相信高校在以后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面将更加有的放矢。
郑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郑商所一直坚持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立足实际、凝聚合力、分众投教,持续探索提供高质量投教服务的方式方法。本次调研内容丰富,目的在于让高校专家深入了解期货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式方法,同时听取高校对郑商所相关工作的建议意见,为期货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引智。未来,郑商所将持续开展投教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系列工作,凝聚更大合力,以人为本,共同做好期货人才培养和投资者保护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