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初晴的北京,空气格外清新。在宽阔明亮的保利大厦会议中心,洋溢着期货业界对中国期货市场创新发展的热情与期望。他们的建言献策,令记者体味到一股融融暖意。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2008年,国内部分行业遭受重创,期货市场也难逃阵痛,“十一”长假后“百年一遇”的系统性风险令业内记忆犹新,部分人士对套期保值的误读使舆论环境恶化。 得益于多年来的规范发展,在系统性风险面前,期货业风险管理水平经受了市场的考验,期货市场政策方向坚定而自信。2009年,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商品期货新品种陆续上市,创新业务有望推出,市场数据也不断刷新。记者在“2009第三届期货高管年会”上了解到,当前国内期市投资者开户数已达86.5万户,保证金规模近1000亿元,年度累计成交额已突破100万亿元大关。 北京证监局副局长孙才仁在会议上的发言引人关注。他认为,中国的期货市场和期货业还是一个新生的事业,就像十八九岁的年轻人,既不能完全撒手不管,也需要给它发展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使这个市场和行业真正长大成材。当前是中国期货业规范发展状况最好的时期,我们应在继续扎实抓好规范监管和风险防范的基础上,适当加快中国的衍生品市场体系建设和市场创新发展的步伐。 与会专家也达成了共识:反思金融危机,中国既要客观审视世界,认真汲取金融危机的教训,也要科学把握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作为金融市场的“新生代”与高端领域,包括期货在内的中国衍生品市场不是要不要发展,而是如何更好更快发展。正如一位期货公司高管所言,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对中国做大做强金融市场和产业体系是难得机遇,我们应当深谋远虑地思考如何建设一个体系完备、机制优良、产业集群发达、市场规模客观并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影响力的衍生品市场。 如上共识基于三个强烈感受。一是中国发展衍生品市场的理论基础得到改善。与以往期货业会议不同,在2009第三届期货高管年会上,专家多以衍生品市场囊括期货市场,以风险管理替代套期保值。如学者所言,期货、期权等基础工具组成的衍生品市场,是以实体经济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纯虚拟金融创新,不能因为西方发生了金融危机而对这样的市场采取回避的态度;如实践者所讲,套期保值的本质是对冲和转移风险,功效在于熨平企业利润曲线,应上升到企业风险管理这一战略层面审视套期保值的重要性。在会议中,专家还结合部分大型企业利用衍生品市场进行企业风险管理实践进行了论述。 二是发达国家利用衍生品市场获得了巨大的战略优势。在全球化条件下,期货、期权等衍生工具有着改变再生产价值链条财富分配关系的特殊功能,衍生品市场成为切割世界财富“蛋糕”的一把利刃。期货交易这种功效对于全球经济整体而言虽然不能带来增量,但是对于企业和国家个体却能带来财富的增减。发展衍生品市场是中国由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必由之路。 三是中国期货市场已经在向国际定价中心转变。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中国经济的发展对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已经从“影响因素”转化为“定价力量”。在本次金融危机导致的价格普跌之后,国内商品价格率先止住下跌步伐,并引领国际商品价格走出了一波上涨行情。与会专家认为,我们应顺应中国经济崛起和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新形势、新潮流,努力将我国期货市场建成亚洲地区的定价中心,以形成公平合理的国际价格新体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