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这里:首页
 

新闻资讯

 

时事报道

[期货日报]用好期货资源 增强河南经济内生动力

期货日报    崔丽华 张梦    2024-06-28 10:29:35    
 

金融的天职是服务实体经济。金融稳,经济稳。2024年2月初召开的河南省委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集聚金融资源要素,为现代化河南建设造血、输血、活血。

说起河南的金融资源特别是优势金融资源,非期货莫属。河南是新中国期货市场的发源地。1990年10月12日,我国首个引进期货机制的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郑州商品交易所前身)正式开业,之后不到三年,郑州商品交易所(简称郑商所)正式推出标准化期货合约,拉开了新中国期货市场大发展的序幕。

“近水楼台先得月”,河南实体经济也早先接触并用上了期货工具。以郑商所为依托汇聚起来的各类期货资源给河南经济增添了不一样的色彩。

期货服务河南经济取得积极成效 

本世纪初叫响全国的“订单+期货”延津模式就是一个很好的期货赋能河南实体经济的例证。

早在2003年,河南延津县就探索形成了“公司+协会+农户”的“统一供种、统一机播、统一管理、统一机收、统一收购”的经营模式。郑商所2003年推出优质强筋小麦期货之后,延津县粮食流通企业金粒麦业集团公司不断发展完善“公司+农户”“订单+期货”生产经营模式,通过小麦协会与全县10万农户41万农民签订优质小麦订单,在小麦期货市场上进行套期保值。这一模式使得农户间接参与了期货市场规避风险,为企业提高了订单履约率,并通过企业增效带动了农民增收。

一个期货品种辐射、服务的是一个产业甚至整个产业链,其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在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抗风险能力、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河南不仅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粮食大省,也是全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大省,还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30多年来,包括郑商所在内的国内期货交易所上市了小麦、铝、棉花、玉米、白银、纯碱、鸡蛋、生猪、花生等多个与河南实体经济联系密切的期货和期权产品,为河南实体企业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风险管理工具,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连接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期货交割库,集仓储、物流、贸易等功能于一身,不仅可以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聚集和参与期货市场,而且对周边经济和产业的发展有极强的带动作用。深度挖掘利用交割资源、参与交割业务,拓展交割服务,也是河南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提升发展质量的重要抓手之一。

截至2024年6月,郑商所、上期所和大商所在河南共设置54家期货交割库(含存放点等),涉及期货品种20个,其中,郑商所在河南共设置23家交割仓(厂)库(不含7家车船板服务机构)。

“立足上述优势,近些年河南涌现出了河南万庄安阳物流园有限公司、河南丰盛农业有限公司等一批利用期货市场改善经营、稳步发展的典型企业,成长起来了瑞茂通供应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同舟棉业有限公司等大宗商品供应链企业。他们利用期货市场有效管理风险,稳步扩大经营规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研究员李正强对期货日报记者说。

河南万庄安阳物流园是河南省最大的化肥商业储备库和尿素期货交割仓库,同时也是硅铁、锰硅、纯碱期货交割仓库,汇集了300多家央企、上市公司、产业龙头企业,涵盖物流、外贸、港口、金融等行业,有30多家企业已在园区内设立子公司、分公司或办事处,大部分企业开展了套期保值业务。仓储、交割、物流形成了良性互动,强力支持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另外,在河南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推动下,河南实体企业和相关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国内期货交易所开展的“保险+期货”试点、“商储无忧”试点、产业基地、产融培育基地、产融服务基地等建设,充分利用期货工具和资源,实现了保供稳价、稳收增收、提质增效。

以“保险+期货”为例,2020年河南省财政厅联合郑商所开展三门峡苹果“保险+期货”试点,这是省级财政联合交易所进行的一次新的成功尝试,当年2053户苹果种植户获得2.27亿元的风险保障,财政资金补贴效应放大64倍。2021年在继续开展三门峡苹果“保险+期货”试点的基础上,河南省财政厅联合郑商所开展花生“保险+期货”试点,3年来试点县(区)和覆盖种植面积逐年增加。2023年河南省花生“保险+期货”试点项目覆盖10个县(区)、面积达57万亩,是国内规模最大、覆盖县域最多的省级花生“保险+期货”项目。在这些试点项目中,河南的苹果、花生种植户只需缴纳少部分保费,其余由地方财政、期货市场等支持,实现了用“小投入”撬动“大保障”。此外,河南各级政府部门还积极支持并推动与玉米、大豆、鸡蛋、生猪等相关的74个“保险+期货”项目落地,累计保障现货量127万吨,帮助11.8万农户规避了价格波动、天气灾害等风险。

在探索化肥保供稳价、服务全省农业生产上,河南省发改委、省供销社与郑商所对接,邀请郑商所参与研究支持河南省化肥储备工作。河南的化肥承储企业(如万庄化肥交易市场有限公司等)积极参与郑商所的“商储无忧”试点,有效保障了河南尿素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稳定。

据了解,“商储无忧”试点启动以来,河南是项目支持的重点区域,也是支持占比最多的省份。4年来,有19家次企业在河南省承储,占比35.8%,累计为河南省95万吨的尿素平稳储备保驾护航。

截至目前,河南有近10家企业成为国内期货交易所的产业基地、产融培育基地、产融服务基地合作单位,在促进自身业务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企业及上下游客户认识了解运用期货。

挖潜赋能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河南在运用期货交易所资源更好地服务地区经济发展,打造更为丰富、厚实、高效的期货生态方面,还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李正强表示,与国内其他成熟地区相比,河南省内企业和相关经营主体参与利用期货市场的程度和水平还不够高。

以花生期货为例,中原期货农产品负责人刘四奎告诉记者,河南是全国第一花生种植大省,以散户种植为主,货源分散,中间贸易商规模小,下游深加工能力弱。目前,河南共有4家花生期货交割厂库和4家车(船)板服务机构,多数交割库扮演的是仓储物流服务角色,吸引和带动花生相关主体参与期货市场的作用有限。而同样作为花生大省,山东的花生交割库资源相对丰富,以深加工企业、大型贸易商为主。据统计,山东共有11家花生期货交割厂库和12家车(船)板服务机构,远超河南的交割库数量,辐射产业链的能力也相对较强。

“企业运用期货工具管理风险,需要高素质、专业化的期货人才,但河南在期货专业人才培养上,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很难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匹配。”郑州经贸学院期货产业学院副院长李伟说,目前河南省内开设有期货方向的高校仅三所,且都是在金融学、投资学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的期货方向,没有单独的期货专业。后备人才的不足以及高质量专业人才的缺乏,也不利于河南实体产业更深入地参与期货市场。

如何用好期货资源、发挥期货作用,助力河南产业优势再造、加快建设制造业强省?

有行业人士提出,首先,在期货市场合约品种上市注册制引领下,推动国内期货交易所上市更多有河南特色优势或与河南有关的期货新品种,比如鸡肉、干辣椒、金刚石等大宗商品期货,以及天气指数等新型衍生品,为河南实体经济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风险管理产品。建议河南省有关部门积极加强与各方沟通,协调省内机构积极承接或参与期货新品种上市可行性研究等研发工作,推动新品种上市。

其次,结合河南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推动国内期货交易所在豫设立更多的期货交割库,进一步便利河南实体产业参与利用期货市场。鼓励和支持符合要求的生产、贸易、仓储企业申请期货交割库,依托交割库支点和网络,做大做强仓储、贸易、物流经济。

最后,充分用好包括交易所在内的各类期货资源,加大对河南实体企业和机构的期货培训,推动其利用期货等衍生工具和产品管理风险、稳定经营。

“要充分发挥期货交易所的龙头引领作用,积极开展期货知识培训,营造丰富厚实高效的期货生态。针对与乡村振兴、加工制造、贸易物流、工商财税等实体产业高度关联的职能部门、省市县三级金融管理部门的干部,加强期货知识学习和培训,让利用期货和衍生工具管理价格风险、服务乡村振兴、服务实体经济稳健发展的理念在全省各级领导干部中普及推广开来,以便更好地支持所管辖的企业、所服务的产业和农业经营主体利用期货市场管理风险。同时,河南省市有关部门要加强与国内期货交易所的合作,面向省市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中小企业等,组织开展多样化、精细化的期货业务培训,引导企业积极有效利用期货市场。”李正强说。

身处河南的郑商所,是期货服务河南实体经济的主要支撑力量。郑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郑商所将坚守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的宗旨,立足期货市场功能发挥,着眼河南实际需求,积极加强与河南各级政府部门的沟通和配合,不断提高综合服务能力,探索期货市场助力河南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机制,为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期货力量。

此外,还要加强期货后备人才和专业人才的培养。“一是推动河南高校适时开设期货及衍生品专业,通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培养更多深入了解期货市场运作规律、掌握各种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的期货后备人才。二是搭建期货专业人才培养交流平台,汇集各方智慧,建立和完善期货和衍生品行业的教育培训体系,为行业和产业输送更多高质量的专业人才。”李伟说。

 

 
版权所有(C)山东省期货业协会
地址:济南市经七路86号(经七路与纬一路口西南侧)11楼1103室   电话:0531-86131789 sdqhxh@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19029037号-1 鲁ICP备19029037号-2 技术支持:红苗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