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的金融衍生产品时不我待,一方面这是占领国际金融竞争战略制高点,获取国际金融资源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在全球竞争中,这是构建中国金融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潜力巨大。”日前在北京召开的2009第三届期货高管年会上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研究员马险峰做如上表示。 去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而这场风暴的始作俑者就是以CDS为代表的一类场外金融衍生产品。马险峰指出,这场危机的爆发来源于OTC市场,问题的关键在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对OTC市场基本上不监管,但也应当看到,CDS在场外产品里只占不到10%,其他部分运行还是很正常的。金融风暴爆发后,美国金融监管机构也在审查存在的监管漏洞,并正在弥补这类漏洞。 这场危机给全球造成了巨大冲击,引发了全球范围对金融衍生产品的激烈讨论。对于中国可以从中获得哪些经验教训,马险峰认为,主要有三点:第一,衍生产品的发展应有利于促进资本形成,而不能强化资源错配。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原因并不是金融衍生品本身,而是由金融监管的缺位以及美国地产价格泡沫所致。第二,衍生产品创新方面要把风险控制放在首位。金融衍生品具有杠杆交易、风险度大的特点,在创新金融衍生产品过程中要始终把风险控制放在首位,同时要注意防范技术风险。各大投行在进行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过程中,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容易放松风险管控,从而带来了系统风险。第三,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应该监管先行,产品发展到哪里监管就应该跟进到哪里。 马险峰表示,国内应重视金融衍生产品的体系建设,这不仅是获取国际金融资源的重要手段,而且这一体系也提供了国际资本流动的避险工具。目前,国内的场内交易只有商品期货,交易金额已超过100万亿人民币,场外交易主要是银行间市场和银行柜台市场,总体来看,我国发展金融衍生产品的潜力巨大,但还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包括认识、人才、法规、监管方面的准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