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这里:首页
 

新闻资讯

 

时事报道

农民售豆方式灵活多样

        2011-09-23 00:00:00    
 

    五大连池和讷河是黑龙江省两个传统大豆主产区,目前两地豆田都已基本收割完毕。但是由于天气条件的差异,两地沿途大豆的质量和产量有不小差距,这也导致两地收购价格的差异。此外,当地农民和贸易商之间也利用多种买卖形式应对价格风险。
  
  五大连池豆质较好
  
  昨日,考察团一行从黑河折返,沿202国道及支线向西南方行进。虽然两天前经过的道路沿线还有不少大豆尚未收割,但五大连池和讷河一带已经很难看到在田的大豆。据当地人称,这里在农历八月十五左右就已开始收割大豆。期货日报记者注意到,在五大连池地界,农用车辆比较繁忙,大多运送的是尚未脱粒的大豆秸秆,而贸易商却并不多见,这表明目前当地大豆贸易还比较清淡。
  “去年一垧地(15亩)能收25袋大豆,每袋是200斤,今年怎么也得30袋。”在五大连池市双泉乡青石村,一位姓唐的农妇对记者讲道,今年当地的天气条件出奇地好,因此大豆的质量和单产上都会提高不少。不过在距青石村不到两小时车程的讷河市孔国乡,当地一位粮贩称,由于今年降雨偏少,当地大豆的质量和单产都比不过临市。“今年这里亩产也就是200多斤,差的才100多斤,而且青豆、瘪豆也不少”。据了解,由于质量的差异,在青石村一带,大豆收购价格在每斤2.05元,而孔国乡只有2元左右。
  虽然青石村几位农户对今年大豆的质量和单产都比较满意,但核算种植成本之后,农民对目前当地粮商2.05元的收购价格并不买账。“今年一垧地光化肥就要一千多元,加上汽油、种子和杂七杂八的费用,一垧地光成本就要三四千,这还不算地租钱。”一位姓李的农民表示,今年什么都涨价,但大豆涨得不多,所以现在卖很吃亏,村里也基本没人卖豆子,要卖最早也得到春节前后。
  
  双向需求促成多种买卖形式
  
  目前并非农民集中售豆的阶段,但农民和贸易商的双向需求也促成了多种买卖形式。据介绍,目前粮商买粮有三种方式,一种是现货现结,第二种是“保斤”收购,第三种是“报价”结算。据记者了解,“保斤”收购是农民先把大豆运至粮商处并确定重量,未来结算时重量不变价格随行就市,这样农民可以避免大豆烘干对价格的损耗。“报价”结算和“保斤”收购比较相像,只不过是先确定最低价格,如果结算时价格上涨就随行就市,如果价格下跌就按送货时约定的保底价结算。
  对于这样类似“点价”的销售方式,当地农民也比较认可。据了解,类似的销售方式在当地已经用了五年,可以节省仓储费用,农民觉得价格合适再拿钱,比较灵活省事。不过也有一些小粮商抱怨,由于预售存在违约风险,因此农民往往更倾向于和大粮商做这样的贸易,这使小粮贩们难以收到粮。有粮商也表示,虽然五大连池大豆市场价格更高,但他自己仍准备前往该地寻找更好的豆源。

(来源:期货日报网)

 

 
版权所有(C)山东省期货业协会
地址:济南市经七路86号(经七路与纬一路口西南侧)11楼1103室   电话:0531-86131789 sdqhxh@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19029037号-1 鲁ICP备19029037号-2 技术支持:红苗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