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这里:首页
 

新闻资讯

 

时事报道

树立正确观念积极推动期市套保功能发挥

        2011-08-19 00:00:00    
 
    一、在实践中认识期货市场的功能
  近两年来,湖北证监局积极推动期货市场与实体经济的融合。针对辖区优势农业品种多,湖北证监局提出发展期货农业的概念,发现了一批套期保值典型企业,并大力推广他们的经验做法,以带动更多的企业正确运用期货市场。例如湖北奥星粮油公司,成功探索出期货套保+升贴水点价+品牌建设的“奥星模式”,通过运用期货套保工具,不仅安然度过危机,而且实现了大发展,迅速成长为国内大型“双低”菜籽油加工企业之一;湖北银丰棉花股份公司经过多年市场实践,逐步探索出龙头企业+资源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订单+期货的“银丰模式”,2010年年底公司棉花经营总量、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较上年增长109%、14.46%和250.41%,总体效益情况大幅超越历史同期水平。在湖北,还有一大批产业链企业积极利用套期保值工具,活跃在期货和现货市场。他们的生动实践,让我们真真切切地认识到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功能以及对期货市场的迫切需求。
  湖北证监局推动期货市场服务湖北实体经济的实践,引起湖北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重视和高度关注,并作出相关批示,指出“利用期货市场创新农业发展模式,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需要转变和树立“三个观念”
  期货市场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市场功能的发挥,既要依靠市场各个主体要素的努力,更有赖于社会对期货市场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我国的期货市场发展虽然已走过二十年历程,但是,很多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对期货市场或多或少还有认识“盲区”。实践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当前仍然有三大观念需要转变、树立或正确认识。
  1.需要转变对期货市场功能的认识
  对很多人而言,要么不知道或不懂期货市场,要么存在着很深的误解,而误解往往比不懂更让人担忧。我国期货市场在发展初期,确实一度存在着少数不讲诚信、违法违规的行为,损害了期货行业的市场形象和投资者的信心,但是,经过几年的治理整顿,已基本被清除。目前,期货市场已经步入“量的扩张到质的转变”的健康发展阶段。而有些人由于不了解,仍然抱着“老黄历”、“老观念”看待今天的期货市场。由于缺乏正面有效的宣传,人们误将那些违背套期保值最基本原则的操作当作套期保值,以至于让期货市场背黑锅。上述种种因素导致了部分党政干部、企业领导对期货市场理解出现偏差,片面地把期货市场当作一个投机工具。这种片面认识如果不改变、不纠正,期货市场发展就会受到制约。
  2.需要国有商业银行转变对期货市场的认识
  在一些发达国家,银行对企业的信贷资金评估,主要依据之一是看企业是否参与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因为参与了期货市场实行套期保值,就意味着银行信贷资金有了保险装置。而在国内则相反,人们常常“谈期色变”,一些银行把套保企业信贷列为“禁区”,导致有的企业尽管有套期保值的需求,但为了获得银行的贷款,只好放弃利用期货市场管理风险。有的银行悄悄试贷,但也往往“绕道而行”,不愿“浮出水面”。
  我局在调研中发现很多企业有套期保值的客观需求,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们往往看到机会,却因为缺乏资金而无法进行操作。如果银行能够转变观念,制定科学风控机制,制定企业参与套期保值信贷资金管理办法,对套保企业准予信贷,将有助于期货市场功能的发挥。
  3.需要正确认识套保交易与投机交易、现货和期货市场的辩证关系
  尽管期货市场的初衷和最终目的,都不是给投机者提供冒险的乐园,而是为实体经济提供一个套期保值、锁定风险和利润的场所,但是,两者的关系却是相互依存、非常微妙的。通俗地讲,期货市场套保交易者与投机交易者之间,是一种谁也少不了谁的关系。投机者是期货市场必备的条件,没有他们去承担投机的风险,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的功能就会丧失。因此,在规范期货市场时,一方面要采取适当措施,注意遏制过度投机气氛;另一方面,也要适当维护市场的活跃性,允许存在一定的投机性。如果交易规则只注意一个方面而没有适当考虑另一方面的情况,可能会不利于市场的发展。
  其实,这只是问题的表面,隐含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现货价格与期货市场的关系。
  从起源追溯,期货市场是现货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为了规避中远期价格的未知和不确定风险而诞生的。他是在实体经济的系统中产生,同时又依附于实体经济。期、现货价格之间的关系也同样如此。首先现货是基础,决定期货,实体经济决定虚拟经济;其次是期货也会反作用于现货,产生一定影响,但本质上最终还是现货决定期货,在每个合约的到期日,期货价格剔除交割费用等,会基本接近现货价格。
  但我们的一些宏观管理部门和企业对此理解存在片面性。2009下半年,我在一家特大型企业调研时,该企业的领导就认为是期货市场的价格拉动或打压了某个品种现货的价格。他却没有看到,由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资金链的断裂一度造成需求的急剧下降,产品供给严重超过市场需求,首先表现在现货市场上,价格大幅度下滑,市场成交萎靡不振。期货市场同时也反映出投资者对现货市场即期情况的担忧和对未来现货市场走势存在悲观预期。因此,不能简单把经济通胀、物价走高的原因归罪于期货市场。如果一定坚持这样认为,那么没有进入期货市场的品种,如“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猪坚强”现货价格涨势如虹,又该如何解释呢?存在决定意识,期货市场价格波动需要到实体经济中寻找原因,现货价格决定因素也同样存在于实体经济当中。所以,正确认识套保交易与投机交易、现货和期货市场的辩证关系,对期货市场能否长期健康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三、推动套保在实践中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1.解决国企套保考评体系不完善问题
  目前,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基础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逐步认识到期货市场管理风险的功能,并积极参与。但是,现有的经营考评体系,又使企业十分纠结。因为在实际操作时,假若现货亏,期货赢利,则没有问题;可是一旦期货亏,现货赢,就面临被追究责任的风险。为此,一些国有套保企业如履薄冰。如果能够科学制定国有企业参与套期保值的合理考核体系,将期货和现货经营结果合并,一道综合考核,将有利于鼓励国有企业有效利用期货市场这一风险管理工具。
  2.解决套保实务操作与会计处理不适应问题
  《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十八条规定,套期保值有效性的量化标准为80%至125%。现实中,由于市场行情的变化,特别是农产品由于季节性因素,期货价格波动幅度往往超过了量化标准。由于准则有关有效性评价的限制,只能把正常的套保归结为不适用套期保值会计处理方法,即产生的盈利或者亏损划归非经常性损益,造成企业财务报表利润波动大。为此,企业特别是有上市意愿的企业(考核的利润指标是按照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孰低原则)不敢套期保值,影响了正常经营。建议有关部门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准则作适当修正(在准则修改出台前,可先行出台解释规定,允许先行过渡),在对套期保值有效性进行评价时,考虑实际因素取消80%至125%的量化标准。
  3.解决限制上市公司套利交易问题
  套利交易是一种收益稳定、风险相对较小的交易方式,已经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一种主要交易手段,国际上绝大多数大型基金主要采用套利或部分套利的方式参与期货或期权市场。随着我国期货市场的规范发展和上市品种的多元化,市场中蕴含着大量的套利机会。但是有关规定认为,上市公司进行商品套期保值业务只能以规避生产经营中的商品价格风险为目的,不得进行投机和套利交易。一些企业认为,从风险防范角度考虑,不允许投机是为了上市企业规避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正确做法,但是限制套利交易值得商榷,应该对不同形式的套利交易有所区分。套利交易主要有三种形式:跨期套利、跨市套利及跨品种套利。跨期套利是投资者对不同交割月份的商品价格间变动关系的预测和买卖,是一种正常的风险管理工具和企业套保策略,应该予以保护和支持。至于跨市套利和跨品种套利,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可以研究设置一个门槛,当企业业绩、管理水平、抗风险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允许其在一定规模范围内试行,以推动上市企业积极利用期货市场管理风险。
 

 
版权所有(C)山东省期货业协会
地址:济南市经七路86号(经七路与纬一路口西南侧)11楼1103室   电话:0531-86131789 sdqhxh@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19029037号-1 鲁ICP备19029037号-2 技术支持:红苗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