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晚,上海香格里拉酒店盛世堂,媒体云集,高朋满座。新湖期货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文胜脱颖而出,荣膺“沪上十大金融行业领袖”称号。 马文胜于1993进入期货市场,曾经担任深圳中期副总经理、深圳中期总经理。2008年4月马文胜加盟新湖期货,成为新湖期货董事长,同时兼任中国期货业协会兼职副会长、上海市期货同业公会会长、上海期货交易所理事、大连商品交易所交易委员会主任、郑州商品交易所品种委员会主任。 在马文胜18年的期货从业历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期货市场的发展轨迹,看到一个“期货人”的迷茫与坚持、热爱与信仰。 摸着石头过河 1993年刚刚进入深圳中期的马文胜,与公司新人一起接受了关于“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的培训。 “虽然那时对套期保值和价值发现的很多内涵都没有真正理解,但当我第一次敲开客户门的时候,我已将这些概念熟记于心。”马文胜告诉记者,客户当时虽然没有套保的需求,但却给了他很专业、素质高的评价,那天他隐约看到了期货行业发展的前景。 但很快马文胜发现市场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当时的市场充满了投机与炒作,身边的客户不断亏损,在市场上不跟着大户的方向就是落伍者。那时候我非常迷茫,内心充满了疑问,市场为谁而开?有什么作用?有一段时间我甚至萌生退意”。 1995年期货市场开始进入长达6年的治理整顿,期货公司遭遇行业“寒冬期”,很多期货公司步履维艰。马文胜这时接手了主管业务的工作,出任深圳中期副总经理。经过4年的辛苦耕耘,因为工作突出,他被委任为深圳中期总经理。 “在1993年到1998年长达5年的时间里,我曾经有过困惑和动摇,但凭借对这个行业的热爱,我坚持了下来。1998年之后,公司开始开发产业客户。当期货和产业、实体结合后,才真正找到了期货行业的‘根’。”马文胜表示,1998年以后,他对期货的内涵也有了重新的认识,从事期货也从工作转变为事业。他意识到这个行业需要学习、交流和提高的东西很多,在服务国民经济的过程中作用很大。 与行业共成长 期货市场真正迎来曙光是在2007年。2007年行业开始重新起步,伴随着各项法规的出台,期货行业进入稳步发展阶段。 马文胜认为,随着期货交易管理条例、期货公司管理办法、期货从业人员管理办法等制度的确立,从业人员、投资者交易都纳入了规范,期货市场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信誉体系,解决了行业规范问题。2008年年底,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姜洋提出中国期货市场要为实体和产业经济服务,由此解决了行业发展方向与目标的问题。在良好的信誉体系下,期货顺利跻身金融行业,随着新品种的不断上市,期货市场规模越来越大,规模问题迎刃而解。接下来是要解决期货如何将产业和国民经济服务好的问题,把期货行业真正打造为高端产业。 2008年4月,马文胜也迎来了事业上的新发展,担任新湖期货董事长一职。入主新湖后,马文胜将公司的基本战略定为“规范、规模、创新、品牌”。3年多来,新湖期货保证金规模从2008年初的1.4亿发展到现在的35亿左右,营业部由原来的4家扩张至14家,员工人数由原来的不足50人迅速增至近500人,成为中国期货行业有影响力的公司之一。 发展才是硬道理 “随着今年上半年迁址上海,新湖期货进入了规模发展阶段,3年的发展为公司的规模化发展构建了良好的基础。”马文胜告诉记者,新湖期货接下来要打造以研究所为中心,以营业部事业部制为支点,以专业营销为平台,以先进技术为支持,以合规管理为文化的专业式、顾问式、投行式期货中介服务体系。 今年以来,国内通胀引发了针对期货市场的政策调控,上半年期市交易规模有所下降。对此,马文胜认为行业调整和市场需求的矛盾,是期货公司发展的重大机遇。“实体产业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带来了风险管理需求的增加,服务的多样化带来了期货机构经营范围以及市场产品和工具的创新。期货公司已经到了需求推动发展的阶段,新湖期货会以积极的经营心态,理性看待行业机遇,深化专业能力,构建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全年经营目标。”同时,马文胜表示,期货行业与其他金融行业的差异性,决定了期货公司必须走全员专业化的道路。 谈到期货市场的未来,马文胜充满信心,他向记者表示,国际化、金融化是期货市场发展的主要趋势,金融期货的发展要立足于产业,商品期货的发展需要金融化来推动。国内期货市场只有20年的发展历程,未来有着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