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主体在特定环境中,不可替代性和价值是其核心竞争力。”证监会期货二部境外处处长吴运浩在日前举办的期货投资咨询业务培训班上表示,期货公司今后除了面临同行业竞争外,还将面临其他持牌金融机构、海外金融机构和非持牌机构如私募等三类机构的竞争。因此,期货公司必须脱胎换骨,深度挖掘客户需求,改变以往单纯的通道服务理念,转变市场开发营销战略,突出衍生品风险管理顾问的角色和优势,树立为客户真正创造价值从而实现自身价值的经营管理意识,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以衍生品风险管理专家身份为实体企业、产业客户和机构投资者提供整体性一揽子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吴运浩表示,近年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金融资产价值波动很大,在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历史背景下,数量极其众多的实体企业的经营管理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利用期货等衍生品进行风险管理的需求日益迫切和刚性,这些企业对专业化的中介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从现实情况看,即使是一些大企业,在利用期货等衍生产品进行风险管理上也不够熟练,在决策机制、操作流程、风控架构和专业人员等方面都很薄弱。而期货公司作为专业化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在这方面服务空间巨大。 他表示,在期货投资咨询业务的风险管理顾问、研究分析和交易咨询三大细分服务类别中,期货公司可以把风险管理的文章做大做实,为实体企业、产业客户和机构投资者提供一揽子衍生品风险管理解决方案服务,从而真正实现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宏大目标。 “期货公司将来可能面临三类机构的竞争。”吴运浩说,一类是像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这样持有金融牌照的国内金融机构,第二类是类似于私募基金之类的非持牌机构,第三类是海外金融机构。比如,境内商业银行正致力于打造囊括各种金融产品的金融超市,虽然目前还不允许混业,但商业银行在一些非期货类衍生产品上已有较多尝试。 吴运浩认为,期货公司作为高度市场化的主体,业务离“价格”最近,理应也能够率先成为衍生品风险管理领域的服务专家,在为客户提供全面、系统、专业的一揽子衍生品风险管理解决方案上最具有优势。期货公司与竞争对手相比,核心竞争力就是衍生品风险管理专家服务。 他同时表示,期货行业目前面临三个主要矛盾:一是实体企业风险管理刚性需要和期货行业专业服务落后的矛盾;二是期货行业自身的传统惯性发展思维和与其他金融机构竞争拓展不适应的矛盾;三是期货人才难以集聚、优秀人才流失和衍生品风险管理人才奇缺但需求强大的矛盾。一些期货人才流向现货企业、基金和银行等机构,对期货公司产生一定冲击,但这也说明风险管理专业日益得到社会重视,期货等衍生品专业人才“值钱了”。“解决矛盾的关键在于转化思维,期货公司不要单纯地‘等、靠、要’,要脱胎换骨,重新审视竞争格局,牢固把握中介机构定位,抓紧形成自身中介服务价值的不可替代性,与其他机构形成错位竞争、错位发展,形成自身行业的独特服务价值。”。 “近期的《期货日报》报道说,期货咨询业务应用型人才很缺乏,我看了以后也很有体会。”吴运浩说,要满足客户日益强烈的需求,金融机构有四个基本要素,第一要有人才,第二要有平台,第三要有技术,第四是有牌照,但其中的核心是人才。“所有的金融机构说到最后就是人才的竞争,要形成人才高地。”吴运浩表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