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这里:首页
 

新闻资讯

 

时事报道

期货市场国际化是大势所趋

        2018-04-26 00:00:00    
 

   在日前于杭州举行的“王牌对王牌——金融及衍生品跨界精英交流会”上,来自期货领域的资深专家就当前形势下中国期货市场国际化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度交流。他们认为,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世界经贸中心逐步东移,中国期货市场国际化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自身也存在着一定的短板,同时还面临国际局势不稳定因素的影响。
   对于中国期货市场国际化进程,APEX亚太交易所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朱玉辰表示,中国期市国际化有助于国内相关企业在目前产业链全球分工更细化的背景下进行方便有效的风险管理,更重要的是,这符合“一带一路”的发展思路。
   朱玉辰表示,目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密码是“1114”。他解释说,从人口地缘经济学来看,全球现在70亿人口中,10亿在美洲、10亿在欧洲、10亿在非洲、40亿在亚洲。而发展到2050年以后,这个密码将变成“1125”,就是全世界90亿人口,美洲、欧洲还是10亿,非洲会变20亿,亚洲会变50亿,所以全球经贸中心在由西向东转移,主要的消费地、主要的经济拉动、主要的人口、主要的经济活力都在亚洲。而亚洲国家尤其是东亚国家经济的发展目前都要依赖中国经济的带动,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高瞻远瞩,将推动区域性地缘经济的发展。
   “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现,绝不仅仅是修铁路、修公路。”朱玉辰表示,还要实现人力、物力、财力、贸易、金融的互联互通,这才是真正的“一带一路”,而其中以人民币计价,接受中国境外参与者及用外汇充抵保证金的期货品种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在“一带一路”继续推进和中国加大金融开放的有利大环境下,中国期货市场国际化是大势所趋,但2018年以来国际局势动荡的加剧也同样令市场人士担忧。
   南华期货总经理罗旭峰表示,今年以来,金融市场出现的一些非常规动荡不仅对金融市场的发展不利,同样也会导致经贸国际化进程的倒退。“从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进程来看,世界从来就不是越来越封闭的,它往往在经过一定的曲折之后,仍然会朝着互联互通的方向走。”罗旭峰表示,虽然中国金融及期货市场国际化进程可能会暂时遇到一些困难,但总体向前的发展趋势不会变。
   除了国际局势动荡给期货市场国际化进程带来阻力外,中国期货市场在推行国际化的进程中也暴露出一些自身不足的问题,参与讨论的专家认为,主要体现在现货市场开放程度不够、部分品种产业客户参与比例仍不高等方面。
   敦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施建军表示,相较期货市场国际化开放的步伐,目前国内个别品种现货贸易还存在一定的限制,以原油为例,国内原油现货贸易及成品油定价还没有能够完全市场化,下一阶段国内期货市场有望反推现货原油市场化的进程。
   信达期货总经理陈冬华则表示,相较国外成熟的期货市场,国内个别期货品种产业客户的参与占比还是偏低,这与国内部分期货合约连续性不强、个别月份交易不活跃有关系。
   陈冬华表示,目前交易所正在通过一些积极的措施提升不活跃合约的流动性,期货公司也在加大企业客户的培育力度,指导产业客户合理运用期货工具管理风险,相信这一现象有望得到逐步改观。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来源:“期货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期货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期货日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版权所有(C)山东省期货业协会
地址:济南市经七路86号(经七路与纬一路口西南侧)11楼1103室   电话:0531-86131789 sdqhxh@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19029037号-1 鲁ICP备19029037号-2 技术支持:山东红苗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