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这里:首页
 

新闻资讯

 

时事报道

积极推动国内期货市场建设

        2017-09-19 00:00:00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潘宏胜:

  在9月18日于杭州举行的首届世界油商大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潘宏胜建议,发挥我国在大宗商品需求端的影响,积极推动国内期货市场建设,抓紧研究建立大宗商品人民币定价的市场规则和机制。
  潘宏胜认为,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结算已具有较好的基础和条件。
  首先,企业有较强的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结算的现实需求。目前在大宗商品交易中,美元是主要计价结算货币,美元在交易中的使用占比超过90%。近年来,我国大宗商品需求量等均居于全球首位。而我国大多数企业只能被动接受国际价格变动。从企业反映来看,在国际石油定价和交易货币多元化的趋势下,在油品等交易中用人民币计价结算有迫切需求。
  其次,油品等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结算已有适宜的政策环境。现货交易方面,2012年6月起,大宗商品进出口贸易用人民币计价结算已无政策障碍。期货交易方面,2015年6月,证监会发布相关办法,规范境外交易者和境外经纪机构从事境内特定品种期货交易管理。央行也发布公告,明确境内原油期货交易以人民币计价结算,并规范了境外账户的人民币账户管理流程等。
  再次,人民币的计价功能已在一些领域开始发挥。
  潘宏胜表示,下一步以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的原油期货人民币计价结算为起点,支持大宗商品期货产品采用人民币计价结算,继续推动跨境贸易及投融资活动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他同时强调,这一过程中应遵循三大原则:第一,市场需求驱动,充分尊重市场主体的币种选择和意愿,对基于市场需求而出现的各类人民币计价结算、油品贸易持充分开放的支持态度;第二,政策助力,大力支持企业合法合规的相关需求和金融创新,不断提高贸易投资和企业参与国际交易的便利化程度;第三,顺势而为,积极创造条件。
  在积极发挥人民币国际化使用在大宗商品中的重要作用上,潘宏胜还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发挥我国在大宗商品需求端的影响,积极推动国内期货市场建设。我国大宗商品进口很大比例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的原油期货推出后,支持沿线相关国家和地区将该产品价格作为区域性基准价格,有利于提高中国需求和人民币在原油定价中的积极作用,降低汇率风险,提高油品等大宗商品交易的稳健性。
  二是积极建设大宗商品国际交易平台。逐步搭建起现货、期货、场外市场相结合,境内境外投资者均可参与的大宗商品市场平台和体系,逐步形成全球大宗商品交易枢纽。
  三是完善相关配套金融服务,大力发展国内金融市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有序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一步提高人民币国际使用机制的便利性。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来源:“期货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期货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期货日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版权所有(C)山东省期货业协会
地址:济南市经七路86号(经七路与纬一路口西南侧)11楼1103室   电话:0531-86131789 sdqhxh@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19029037号-1 鲁ICP备19029037号-2 技术支持:山东红苗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