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脱欧和美国大选,今年来金融市场经历了两大不确定性事件。从国际市场的经验来看,应对市场波动,丰富的期货期权产品为投资者提供了必要的风险对冲工具。相比海外,中国期货市场还需要向多元化和开放化不断发展。
回顾两次黑天鹅事件,剧烈的市场波动让投资者猝不及防,金融海啸突袭全球市场。由于市场预期不足,英国脱欧公投时日经225指数期货、标普500指数期货纷纷触发熔断;美元指数、COMEX黄金期货价格大涨;美国大选公布当天同样重创了欧美与亚太股市,金融市场波动剧烈。从全球范围来看,原油价格、利率、汇率都经历了不小的波动,市场正值“多事之秋”。在昨日闭幕的第12届中国国际期货大会上,期货风险对冲,帮助投资者保值的重要作用又一次被嘉宾提及。
回忆起特朗普大选胜出当天的市场表现,芝加哥商业交易所亚太区主管Christopher Fix还能清晰地描绘出交易情况。“特朗普选胜出影响莫大,当天4400万手交易数量创下了新高,不过这其实是一件好事。作为期货交易所,我们要密切关注世界重大政治事件,尽量释放全球风险。”他说。
应对可能造成资产缩水的危机,期货市场风险管理的功能亦被其他海外专家所认同。迪拜黄金与商品交易所首席执行官Gaurang Desai表示,期货市场能够帮助保值、缓冲政治因素带来的风险。与此同时,我们相信不管未来市场发生什么变化,期货业肯定也会力争保障最好的发展空间。
记者在论坛上了解到,海外期货市场具备多元性与开放性的特点,这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全球投资者风险对冲的需求。
在开放性问题上,海外期货交易所国际化程度较高,可以满足世界各地的机构和散户投资者风险管理的需要。“做好风险管理,从一开始就要做好自我管理、自我监管。我们跟各地监管者一起建立起国际监管框架和国际化体系,交易中让每个投资者都感到安全放心。” Gaurang Desai指出。作为新兴经济体,中国期货的发展被海外期货大佬看好,但若要更好地为投资者服务,国内期业仍需不断前进。东京商品交易所董事长兼总经理滨田隆道指出,中国内地期货市场有自己的特色,但从监管的角度来说,国际化程度还做得不够,希望未来可以进一步建立并加强国际合作。
在海外市场,除了商品期货、股指期货、外汇期货等品种以外,期权交易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对比国内,除了去年二月份上市的上证50ETF期权,场内商品期权几乎是一片空白。Christopher Fix介绍说,芝商所期权每周持仓量都在走高,遇到风险性事件投资者一般会都有期权持仓,这可以帮助他们应对价格极端波动的情况,最终对实体经济有利。
海外专家同时提醒,加快发展金融衍生品成熟的市场环境不可或缺。“从衍生品的管理来说,如果没有一个配套的法规机制,这种创新是具有风险的。政治框架、法律框架、监管框架应该彼此间互相服务。”欧洲期货交易所副首席执行官Michael Peters认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