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这里:首页
 

新闻资讯

 

时事报道

保值还靠换汇哪里出了问题?

        2016-11-25 00:00:00    
 

   今来,币汇率市场风起云涌,许多外贸企业这才发现还没找到合适的“避风港”。
  自10月以来,银行间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由6.7跌至6.9关口。据有关报道,近日以外贸企业为主的境内企业为规避汇率进一步下跌风险,出现了旺盛的提前换汇需求,有企业人士甚至为此每日赶往银行,而多家银行的换汇额度都十分吃紧。
  结合另一则消息来看,上述现象更加引人深思。
  11月23日,港交所公布的数据显示,其美元对人民币(香港)期货未平仓合约于22日达到40400张,创下历史新高。在新纪录的背后,是人民币汇率避险需求的不断上升。
  我国对外开放已30余年,如今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已稳居世界第一,是不折不扣的外贸大国。然而,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低的情况下,境内实体企业竟还需要通过跑银行换汇如此原始的方式规避汇率风险,实在令人惊讶。
  我国内地并非没有人民币汇率避险工具,但许多外贸企业并未参与其中。这一方面与许多企业自身理念落后、体制机制不灵活有关,另一方面,这些避险工具集中在场外市场,不仅参与成本偏高,在流动性及信用等方面也存在不确定性。在这些方面,已在国际市场运行数十年的汇率期货则能弥补短板。
  除外贸层面外,随着我国资本项目开放步伐的加快,相关机构的跨境投资规模日益扩大,在此过程中不仅面对着资产价格的变化,还时刻承受着汇率波动风险,急需更加可靠、便利的汇率风险对冲工具。
  今年10月,人民币正式进入SDR货币篮子。然而,他国愿意持有人民币的前提之一是汇率风险可控。因此,推动完善离岸人民币市场,为市场提供有效的人民币汇率对冲工具成了必要的一环。
  2006年以来,芝商所、新加坡交易所、港交所、莫斯科交易所等多家境外交易所先后上市了人民币汇率期货。我国境内金融机构在离岸人民币期货市场上则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11月22日,中国银行与韩国交易所在首尔签署人民币期货交易做市商协议,成为韩国交易所首家人民币期货交易商业银行做市商,并被其指定为人民币结算银行。此前的11月18日,中国工商银行称,该行已与迪拜商品结算公司签署代理结算协议,为其提供离岸人民币期货合约等人民币产品的结算服务。
  如今,无论是场外、境外人民币市场的发展和活跃,还是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幅的加大,均在催促我国内地推出人民币期货。此举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也将服务于我国企业的“走出去”战略,为经济发展带来新动能。而其中最为基本的作用,也许就是避免境内企业再陷入“排队换汇”的窘况。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来源:“期货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期货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期货日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版权所有(C)山东省期货业协会
地址:济南市经七路86号(经七路与纬一路口西南侧)11楼1103室   电话:0531-86131789 sdqhxh@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19029037号-1 鲁ICP备19029037号-2 技术支持:山东红苗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