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
经济新常态下,大宗商品的波动明显加剧,实体企业的风险管理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面对新常态,期货公司该如何去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的模式? 浙商期货副总经理魏丁接受期货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期货公司服务实体经济的手段和内容更加充实了,不仅包括通道业务、投资咨询业务,还有场外期权业务。“场外业务跟传统的期货交易业务不太一样,交易双方能够实现共赢,但实体企业在参与期货交易的过程中,如果风控做得不好可能会雪上加霜。” 魏丁说,比如,实体企业通过场外期权来规避经营风险,期货公司和实体企业不是对手方的关系,而是双赢的关系,这样企业会更容易接受。据介绍,目前已经有20多家期货公司提供场外期权报价,谁报的更好就更能获得实体企业的青睐,这能更好地体现出期货公司服务实体的能力和水平。 据介绍,今年浙商期货的场外交易量实现了大的突破。“今年我们做了十几单场外业务,比如大豆场外期权。与阳光保险合作的嫩江大豆价格保险项目规模是10000多吨,跟去年相比翻了十倍,这个项目做得很成功。我们还做了铁矿石项目,鸡蛋项目,豆粕项目等,明年争取做大规模的棉花价格保险。”魏丁充满信心地告诉期货日报记者。 在一些人看来,期货公司的“保险+期货”就是赔本赚吆喝的买卖,但魏丁并不这样认为。他说,期货公司在做“保险+期货”项目的时候,不光有类似保费的收入,还可以通过动态调整产生收益。 比如,期货公司收了保费之后,建立一个中性仓位,价格下去了有中性仓位做保护,可以赔付给对方,但价格涨上去了,仓位还在的话就会亏损很多,保费无法覆盖亏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价格要有判断,因此头寸动态模式的建立非常重要。”魏丁透露,浙商期货的操作小组在专家指导下做的大豆保险项目通过动态调整拿到了不错的收益。 在他看来,做场外期权也好,做价格保险也好,都需要进行动态匹配,在价格涨跌过程中要保持阿尔法中性,涨时慢慢地把头寸平出去,价格跌了又要把头寸加回来。 魏丁告诉记者,明年浙商期货计划大豆价格保险的业务量再翻10倍,“明年我们玉米、白糖、铁矿石,豆粕,棉花等项目的价格保险将全面开花,这项业务能够给期货公司带来利润,而不是赔本赚吆喝”。 不过,他同时也表示,期货公司在做场外业务的过程中可以加强合作。“今年大豆10000吨都是我们自己吃下来的,明年做10万吨可能就吃不下了,我们要与其他的期货公司或投资公司合作,一起来做这个事情,这时候我们不再是竞争对手而是业务伙伴和同盟。”魏丁说。 在他看来,场外期权是期货公司服务实体经济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同时,期货公司场外期权业务做得好,会直接或间接地带动期货公司的投资咨询业务、经纪业务和研究业务的发展。“原来期货公司的一些老客户习惯于分享免费信息,现在很多的投资者慢慢接受有效的付费信息了。” 除了场外期权业务之外,现在很多期货公司还在尝试为公募基金提供服务。魏丁说,以往公募基金行业对期货非常陌生,现在有商品专户了,公募基金才开始尝试参与期货市场。 “最近有多家基金公司的商品基金产品在申报,虽然还没有破冰,但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对商品的关注明显提高了,今年以来商品期货行情明显影响到了具体股票的走势,比如煤炭、钢铁、棉花、白糖,都有相应的上市公司标的,所以他们光研究上市公司已经不够了,他们也开始研究期货,这时期货公司的投资咨询和研究业务又发挥了作用。”魏丁告诉记者。 他说,以前期货公司的研究一般只为自己的客户服务,现在要跨出去为其他机构服务。据其介绍,仅在下半年浙商的研究员就已经走访了国内外80多家大小基金公司,做了将近200场的路演,这个频率是非常高的。“基金公司对期货公司的研究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比如指数研究,他们希望有更多的指数来做比较,这将会给期货公司的研究业务创造收入。”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来源:“期货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期货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期货日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