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主轴,创造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随着支持业务创新的措施陆续落地,国内越来越多的期货公司逐步由单一经纪商发展成为集经纪、资产管理、风险管理、投资咨询、境外业务于一体的多元衍生品服务提供商。 尽管目前经纪业务依然是期货公司的主营业务,但接受期货日报记者采访的多家期货公司负责人一致表示,资产管理、风险管理等创新业务正在逐步改善期货公司的盈利模式和营收结构。通过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协作,期货公司各业务线相互联动,由创新业务带动的“协同效应”正在不断放大,期货公司“蜕变”随时可能到来。 创新业务改善公司营收结构 “过去两年,期货公司的业务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营收更加多元,同时国际化的脚步也在向前迈。去年股指期货交易受限后,公司的主营业务(期货经纪)受到很大影响,但创新业务弥补了经纪业务的下滑。”南华期货总经理罗旭峰对期货日报记者说,资产管理、风险管理和境外业务目前对公司利润的贡献合计达30%,而经纪业务现在以商品期货为主,股指期货占比很小,对公司利润的贡献比例有所下降,“现在来看,估计今年公司的利润总额与去年持平,创新业务功不可没”。 罗旭峰表示,在所有期货品种中,股指期货的费率相对较低,但对公募、私募、证券、保险等机构来说,股指期货是更易配置、方便做产品设计的工具。目前,市场上对商品指数基金、商品ETF的需求在上升,这说明全球对商品资产配置的需求在增加。“股指期货交易冷却后,让大家有更多时间来思考资产配置的均衡性,同时也让商品市场重新迎来机会。”罗旭峰如是说。 招商期货总经理王志斌告诉期货日报记者,招商期货作为券商系期货公司,其经纪业务也受到了股指期货交易限制的影响。公司在重新定位发展战略后成功地将研究转化为生产力,通过研究所的投资咨询服务带动了商品期货经纪业务增长。 据介绍,今年以来,招商期货研究所以提供研究报告、市场调研等服务方式开发了一些产业客户,直接为公司带来了数亿元的保证金。 “股指期货交易受限确实给很多期货公司的经纪业务带来了不利影响,但我们通过以创新业务带动经纪业务、股权激励、产业整合等方式来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今年公司的利润相比去年没有明显下滑。”华信万达期货总经理丛龙云对记者说,股指期货交易受限后,公司对内部架构进行了整合,风险管理公司业务增长很快。公司总部由郑州搬到上海后,依托股东资源,经纪业务也得到了提升。 在丛龙云看来,期货公司由单一经纪业务扩展至多元化业务,其在服务中小投资者和产业企业等方面的能力都需要提升。 风险管理业务发展空间广阔 在各类创新业务中,风险管理业务作为期货公司深入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载体,被寄予厚望,已成为各家期货公司战略发展重点。经过近两年来的探索,该业务已成为部分期货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从2010年的历史高位到2015年,5年间国内大宗商品价格平均跌幅50%,国内期货市场没有出现系统性风险,并帮助相关行业企业规避了商品价格下跌风险。”新湖期货董事长马文胜对记者说,一些大型国有原材料生产企业近几年来的竞争力不断提升,而且盈利能力很强,背后的原因是期货工具稳定了其生产经营。 在马文胜看来,当下更需要期货公司等经营主体的创新,这种创新不是漫无目的,而是紧贴实体经济需求,包括场外期权、基差交易、仓单服务、“保险+期货”等风险管理服务。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国内期货市场需要进行一次梳理,为创新业务做一次总结,再整装出发。”罗旭峰认为,期货公司及其风险管理公司要做风险管理的“国家队”,比如“保险+期货”、场外衍生品,以及实体经济和资产管理相结合的风险管理业务等。 罗旭峰同时表示,全球制造业都在东移,未来的衍生品中心在中国,在商品和金融衍生品创新方面,中国的能力并不比外国差,期货公司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主轴,充分挖掘市场需求,创新衍生工具,基于期权、商品指数期货等的创新将为资产管理、风险管理业务创造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一些风险管理公司的场外期权业务已形成规模,上海一家风险管理公司今年仅在场外期权业务上的利润就有几百万元。 “期货公司的风险管理业务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原来的仓单服务、定价服务、合作套保和基差交易等基础业务正在不断充实,但相比美国的场外衍生品市场规模,国内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永安期货总经理施建军表示。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来源:“期货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期货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期货日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