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这里:首页
 

新闻资讯

 

时事报道

指数化产品发行回暖 生态环境仍需优化

        2016-09-21 00:00:00    
 

   在昨日于上海举行的“第十届指数与指数化投资论坛”上,中国证监会证券基金机构监管部副主任吴孝勇表示,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关层面要进一步开发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的指数化产品。
  “我们不仅要有反映整体市场规模的指数,还需要开发与我国经济转型相关的指数,通过指数化投资的形式进一步丰富我国的指数化产品体系,同时满足实体经济的内在需求。”吴孝勇说。
  去年A股市场经历异常波动后,指数型产品的发展速度明显放缓,发行数量大幅减少,资产规模也从去年6月创纪录的8700亿元萎缩至去年年底的5500亿元。
  今年上半年,指数型产品发行低迷。根据相关数据,今年上半年国内仅发行11只指数型产品,其中包含两只QDII产品,募集金额57亿元。截至6月底,国内指数型产品的资产规模为5082亿元,较上年同期萎缩41.6%。
  欣慰的是,今年下半年以来,指数型产品发行有所回暖。据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志刚介绍,今年7月至今,国内发行成立的指数型产品已达10只,募集金额207.78亿元,为今年上半年的3.7倍。其中,还有4只指数型产品正在发行。
  事实上,去年年底以来,随着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回升,基金管理公司也纷纷申报了以有色金属期货指数、郑商所农产品指数、大商所农产品指数为标的基金产品和以国内三大商品期交所相关期货品种为标的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产品。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以服务实体企业风险管理为主的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公司目前也在积极与基金管理公司对接,寻找合作机会。
  “指数化投资仍然受到机构重视,未来其在资管领域将继续占有重要位置。”马志刚在当日的论坛上说,目前市场对深港通、公募基金FOF指引推出后所带来的指数化投资机会表示出浓厚兴趣,而且有机构已着手规划和提前布局。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日益成熟和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全球投资人也会逐步把目光投向中国内地市场,A股已成为新兴市场资产配置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标的,A股关注度的提升也将催生更加广泛的指数化产品需求。
  吴孝勇认为,目前国内公募基金类型日益丰富,已涵盖国际主流品种,通过创新将商品期货等纳入公募基金投资范围,使其投资策略更加多元,“指数基金等被动型产品,可能会成为FOF的重要配置工具之一”。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副会长钟蓉萨在论坛上表示,现在各家基金管理公司都在积极地为FOF业务推出做准备,FOF业务的推出将会大大推动指数型产品发展。
  “从产品的角度来看,我们要完善指数化产品的生态环境。”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首席市场官吴增涛认为,“对机构来说,ETF产品的流动性非常关键,而现在国内还没有一个做市商主动去做这件事,更多是靠基金管理公司,而基金管理公司也只能用有限的资源去做。”
  吴增涛认为,提高ETF产品的市场流动性,中小投资者是比较重要的力量,应提高中小投资者购买ETF产品的便利性。同时,还要加强衍生品开发,比如推出相关的期货及期权产品、放开“T+0”交易等。“这些对指数化产品是非常重要的。”吴增涛说。
  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江向阳建议及时放宽养老金指数投资范围,比如放开其投资大宗商品、黄金ETF、美元等避险资产,给予相关资产管理机构更大的操作空间,这样就能更好地实现投资目标。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来源:“期货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期货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期货日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版权所有(C)山东省期货业协会
地址:济南市经七路86号(经七路与纬一路口西南侧)11楼1103室   电话:0531-86131789 sdqhxh@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19029037号-1 鲁ICP备19029037号-2 技术支持:山东红苗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