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指期货受管控的背景下,期货公司资管在去年年底突破千亿元大关后依然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从今年年初的1045亿元到一季度末的1398亿元,再到二季度末的2273亿元,半年时间规模增长117.5%。 据相关统计,截至5月29日,已具备资管资格的期货公司共有127家,资管计划合计发行4137只,产品规模合计1786.95亿元。其中,“一对一”资管产品1276只,规模合计333.09亿元;“一对多”资管产品2861只,规模合计1453.85亿元。 来自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最新统计显示,截至6月30日,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约46.48万亿元,其中,期货公司资管业务规模约2273亿元,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公募基金规模7.95万亿元,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专户业务规模16.47万亿元,证券公司资管业务规模15万亿元,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资管业务规模6.83万亿元。 从规模看,与“万亿级”乃至“十万亿级”的券商、基金、银行资管相比,期货公司仍属于资管领域的“小角色”。正因为如此,期货公司资管才能实现如此骄人的增长。 上半年多家公司资管规模翻番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今年上半年,不少期货公司的资管规模翻番。 华泰期货资管部总经理助理康兰介绍,华泰期货今年设立的资管产品数量超过70只,累计规模接近100亿元,较去年同期扩大一倍多。据了解,去年年底时华泰期货的资管规模约71亿元。 “目前为止,我们公司设立‘一对多’产品400多只,‘一对一’产品40只左右,总规模约211亿元。”海通期货总经理助理姚弘对期货日报记者说,而去年年底时公司的资管规模仅78.32亿元。 另据了解,在自主管理上表现优秀的瑞达期货,今年6月底的资管规模为28.11亿元,较去年年底的5.7亿元大幅增长393.2%。 “期货公司资管规模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近些年来私募阳光化需求剧增带来的通道类产品增加,以及银行理财资金进入权益类市场带来的业务增长。”康兰分析说。 多家接受记者采访的期货公司均表示,公司在开展资管业务的过程中仍以通道业务为主,自主管理业务规模相对有限。 对于期货公司资管规模的快速增长,大地期货资管负责人颜柏青认为,一方面是市场上的理财需求旺盛,另一方面,期货公司经过多年的摸索,在银行、投顾等方面积累了不少资源。 “现在大家的理财意识比以前提高了不少,他们不愿把闲置的资金放到银行拿低额利息收入,更愿意承担一定的风险获得超额收益。其追求超额收益自然要寻求专业的投资团队帮助进行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期货公司等机构资管业务的发展。”瑞达期货资管部负责人马玉凤表示。 在国内某券商系期货公司资管部负责人看来,期货公司资管规模快速增长主要缘于去年基数较小,另外,期货行业资管经验积累也到了相对成熟的时候,资管业务开始加快发展。 虽然今年以来期货公司资管业务实现了快速增长,但不少期货公司反映,去年股指期货遭遇的史上最严管控影响到了量化对冲交易,对期货公司资管规模增长还是产生了一定的阻力。 “我们现在的资管规模不算很大,以自主管理产品为主。去年三季度以来,量化交易受到的冲击比较大,特别是股指期货交易受限后相关资管产品运作受到了影响,因此我们在后续产品发行上比较慎重,在积极适应新的市场环境的同时进行了一些策略储备。”海证期货资管部总经理倪成群对记者说。 永安期货资产管理总部、财富中心负责人王建斌也直言,现在量化对冲产品不好做。据他介绍,永安期货新的资管部于去年3月成立,去年年底资管规模22亿元左右,今年以来的增量不大,截至6月底规模在23亿元左右。 期指管控影响小,业务发展后劲足 尽管股指期货交易受限冲击了量化对冲类资管产品运作,但经过近几年的积累,期货公司资管业务发展后劲十足,这从其规模快速增长中可以看出。有行业人士表示,期货公司资管的投资范围广,可选择的空间大,这有助于期货公司资管规模快速扩张。 “现在期货公司资管可投资的领域,已经涵盖了传统的主板、中小板、创业板股票市场,各类证券投资基金,商品期货、金融期货、期权等衍生工具,债券、债券逆回购、协议存款、货币市场基金、资产支持证券(ABS)等固定收益和现金管理产品,还包括融资融券、收益权互换、FOF组合投资以及券商、信托、银行、基金公司、私募发行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等。”康兰透露,华泰期货资管目前正在尝试场外期权等投向,未来可能会在获得银行间市场交易资格后进行相关投资。 倪成群认为,未来期货公司资管的投资标的可能还会增加非标产品,“但这个领域不一定会很快就放开,因为非标类产品在管理等方面与权益类产品的差异较大,另外,期货公司在这方面的人才储备不足”。 除可投资领域广泛且有望继续扩大外,期货公司在产品策略上也越来越多元化。“我们的资管产品采用的策略很多。现在公司资管业务中绝大部分是通道产品,涉及的策略有对冲型、纯股票型、纯期货趋势、固定收益类及期权等,策略类型覆盖面非常广。”姚弘说。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商品市场行情异常火爆,以全球商品期货和期权为投资标的的CTA策略备受关注。期货日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国内一些期货公司抓住了这一波行情,在CTA策略上尝到了“甜头”。 “今年商品类产品的收益很好,期货公司资管也是顺势而为,而且期货公司在这个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虽然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也做CTA,但他们在商品上的积累和研究不如期货公司。”前述券商系期货公司资管部负责人坦言,他们公司的资管业务在向商品领域倾斜,不仅获得了非常好的客户反响,而且投资收益也不错。 多家接受记者采访的期货公司资管业务负责人均表示,从今年期货公司资管产品的收益情况看,采用CTA策略的产品整体表现比较好。 大地期货对此比较淡定。颜柏青告诉记者,他们公司的资管产品风格偏保守,自主开发的策略偏向于套利,“虽然今年商品市场火热,但我们不会因此向其重点倾斜”。 姚弘也表示,海通期货资管今年设立的产品并没有因为商品市场行情火爆而向其侧重,在公司200多亿元资管产品中,今年新设的涉及期货的资管产品仅40亿元左右,其中还包含了对冲策略。 “整体来看,今年CTA策略的表现可能会相对好一些,但规模不一定会很大。”姚弘说。 在颜柏青看来,未来期货公司和券商、基金等机构势必要同台竞争,资管规模一定要做起来,“如果我们把资管业务都放在期货上,规模就很难做上去,若现在只在意收益率而不在意规模的话,今后也很难将资管业务发展起来”。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来源:“期货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期货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期货日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