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欧盟钢铁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必要时将利用法律手段
商务部合作司负责人昨日介绍了2016年1—7月我国对外投资合作有关情况。1—7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的546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投资额6732.4亿元人民币(折合1027.5亿美元),同比增长61.8%;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7468.2亿元人民币(折合1139.8亿美元),同比增长3.6%;截至7月末,我在外各类劳务人员99.5万人。 该负责人介绍,1—7月,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一直保持较快增长,对外投资额已超利用外资额,成为资本净输出国。同时,对外投资增速趋于稳定,7月当月对外直接投资额138.9亿美元,环比下降9.5%,这是今年4月单月对外投资额达到199.9亿美元的峰值后,连续第三个月单月投资额相对4月峰值走低。 此外,投资区域相对集中,发达国家和地区增长迅速。1—7月,我国内地对中国香港、东盟、欧盟、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和日本7个主要经济体的投资达750.9亿美元,占同期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73.1%。对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投资流量增长迅速,增幅分别达到210%、200.6%和74.3%。 钢铁反倾销案件年年有,今年特别多。商务部网站昨日消息,近日巴西工贸服务部照会我国驻巴使馆经商参处,对原产自中国的无缝碳钢管作出反倾销终裁。 据不完全统计,进入8月份以来,巴西、印度、南非、土耳其、墨西哥等均对我国钢铁出口发起了反倾销调查。8月4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对原产于中国的冷轧钢板产品做出反倾销调查终裁,决定实施税率为19.7%—22.1%的最终反倾销措施,并采取追溯征税措施。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昨日举行的例行发布上表示,今年以来,欧盟在保护主义势力的呼吁下,针对中国多种钢铁产品实施了贸易救济措施,采取了一系列不公平、不合理甚至违反国际规则的做法。欧盟在钢铁贸易方面的政策趋紧、手段趋严、案件频发,保护主义倾向突出。 沈丹阳表示,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与欧盟之间已经或者即将爆发新一轮贸易战,但对欧盟近期在钢铁领域表现出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中方将高度关注。 他说,中国钢铁产品在欧盟市场上的份额不足5%,不会对欧盟钢铁产业造成严重冲击。当前欧洲钢铁困境的根源不在贸易上,而是经济增长乏力造成的。 “欧盟如果看不到其钢铁困境的根源是增长问题,而采取贸易保护、限制市场公平竞争等错误做法,将会使欧盟迷失钢铁业发展的方向,找不到正确的应对途径。”沈丹阳表示,因此,中方希望欧盟理性分析、客观看待当前钢铁产业问题,多从正面引导舆论,审慎发起贸易救济调查和采取贸易限制措施,而不是动辄释放贸易保护信号,煽动贸易保护主义情绪。 沈丹阳说,中欧之间钢铁贸易是互惠互利的。中国的钢铁市场是开放的,中国每年也从欧盟进口大量钢铁产品。中国出口的钢铁产品有利于欧盟在困难时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也给消费者和部分企业带来了实际利益,增强了欧盟下游行业的全球竞争力。此外,在中国钢铁业的发展中,欧盟受益巨大,中国大部分的钢铁设备都从欧盟进口。因而中欧在钢铁领域有广阔的合作潜力和空间,中方愿意与欧盟加强沟通与合作,妥善解决当前钢铁产业面临的问题。 沈丹阳强调,中方主张通过磋商交流、业界合作等方式化解摩擦,实现互利共赢。不过,必要时要“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中方将利用法律手段,切实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来源:“期货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期货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期货日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