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昨日闭幕
3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后会见中外记者并答问。李克强总理直面经济、金融等相关犀利问题,释放出诸多重要经济信号。 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 “中国经济本身在转型,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在凸显,下行的压力确实在持续加大。但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是地区和行业的走势分化。中国经济困难和希望并存,如果从底盘和大势来看,希望大于困难。”李克强在答记者问时说,“我们坚信只要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就不会‘硬着陆’。中国经济在发展过程当中,还会有小幅的、短期的波动,但是如果经济运行滑出合理区间,我们有创新宏观调控的手段,可以稳定中国经济的运行。” “总理讲今年6.5%的增长底线一定能够保住,而且政府政策工具箱里还有很多充足准备。所以他反复强调,整体宏观经济的走势是有保证的,这一点对金融市场特别重要。”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表示,在保增速的过程中,不会采取大水漫灌式的方式,不会只顾短期不顾长期、只顾速度不顾质量。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主任贾晋京认为,中国经济确实有下行压力,但是通过推进改革,可以激发市场更大的活力和人民群众更大的创造力。通过供给侧改革,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改革红利,可以为中国经济提供新的动力。 金融首要任务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李克强在答记者问时说,金融首要任务是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实体经济不发展,是金融最大的风险。“去年我们采取了一系列降息、降准等措施,这不是量化宽松,我们始终注意把握货币供应量的松紧适度,主要还是为了降低实体经济融资的成本。所以金融机构还是要着力去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绝不能脱实向虚。”李克强说。 市场人士认为,总理提到的金融部门脱实向虚值得关注。金融的本质是为实体经济服务,金融机构不是炒作和圈钱的场所。 坚定不移地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谈及去年股市的异常波动,李克强表示,不管市场发生怎样的波动,我们还是要坚定不移地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李克强说,不论股市、债市还是汇市,都要推进市场化、法治化的改革。“当然,政府有监管的责任,随着形势的变化,需要改革和完善我们的金融监管体系,要实现全覆盖。” 市场人士认为,这表明虽然去年股市出现异常波动,但我国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方向并未改变。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法制建设,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发展壮大机构投资者队伍,引导市场进一步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将是未来的政策着力点。 改革和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李克强在答记者问时说,完善和改革金融监管制度是一个过程,当前各有关部门和地方还是要按照已定的职能履行职责,守土有责,绝不能有任何的松懈,而且还要总结经验和教训,这也是保护好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李稻葵表示,总理隐含地提到监管体制会改革、会提升,还强调在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之前,每一个监管部门不许推卸责任,必须要各尽其责,不能互相推诿,这也传递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 盘古智库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郑联盛表示,基于总理提及的金融风险点以及国内金融监管体系的现状,我国金融体系存在混业经营与分业监管、金融发展与金融监管、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中央监管与地方监管、行业风险与系统性风险等五大体制机制错配。为了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为了保障金融体系稳定性,在“十三五”期间建立一个完善有效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是重大的政策要求。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来源:“期货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期货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期货日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