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通推出一周年运行平稳
昨日,沪港通正式迎来一周岁生日。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沪港通一周年总结暨研讨座谈会上表示,下一步将完善沪港通,包括加大交易额度、扩大标的范围等,开展好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工作,继续推动深港通。 方星海称,沪港通推出以来日均交易额稳步上升,沪股通下股票交易总体平稳有序,交易结算、额度控制、换汇等各个环节运行正常,沪港通经受住了资本市场大幅波动的检验,实现了预期目标。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13日,沪港通成交金额合计2.12万亿元人民币。其中,沪股通累计成交金额1.53万亿元人民币,总额度使用1207亿元人民币,净买入为900亿元人民币;港股通累计成交金额5882亿元人民币,总额度使用918亿元人民币,净买入为943亿元人民币。 方星海认为,沪港通对改善A股流动性和投资者结构、对人民币国际化、对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和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证所理事长桂敏杰在会上表示,运行一年来,沪港通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交易活跃。沪股通和港股通累计交易金额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日均交易金额将近 100亿元人民币。二是运行平稳。技术系统顺利度过了运行磨合期,实现了沪港通交易、结算、清算等各方面平稳有序运行。三是参与积极。境外投资者对内地资本市场持续保持投资热情和关注度,境内投资者开始逐步适应新的跨境投资机制和模式。 不过,桂敏杰坦诚,沪港通也存在一些亟待优化和完善的地方,将在今后工作中逐步优化和完善。“比如,港股通方面,投资者获取港股信息渠道单一、不熟悉港股公司行为、港股研究报告较少;沪股通方面,看穿式监管体系尚未建立、融券模式存在差异、市场监察仍不顺畅等。” 据了解,在参与者结构上,沪股通投资者以机构为主,而港股通投资者大部分为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占比较小。 上海中期分析师王一鸣认为,沪港通投资者受到货币换算费率高、券商佣金高和交易方式等限制。如内地投资者投资港股兑换港币时,需要承担一定汇率风险,且兑换手续费较高。此外,港股实行T+0和不设涨跌幅限制制度,内地投资者可能不适应,投资港股的热情受到影响。 “虽然沪港通成分股中的A股流动性较好,但较H股溢价较高,投资者通过沪港通投资A股的热情受到一定影响。自沪港通开通以来,恒生AH溢价指数并未出现明显收窄,也反映了这一点。”王一鸣说。 此外,也有分析师认为,除了要多给投资者做宣传和知识普及外,也希望沪港通接下来能够放宽投资者门槛、增加投资品种。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境内投资者正在逐步适应这一新的跨境投资机制,对境外市场的投资需求不断增加。上证所提供的数据显示,沪股通开通当月日均交易金额 38.34亿元人民币,今年10月份日均交易金额已达47.27亿元人民币,增长了24%;港股通开通当月日均交易金额4.62亿元人民币,今年10月份日均交易金额已达17.27亿元人民币,增长了240%。 方星海昨日表示,“在现有实践经验基础上,将着力完善沪港通,扩大交易额度与标的物范围,进一步加强跨境监管合作,加大跨境执法力度。同时要开展好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工作,继续推进深港通,进一步促进内地与香港两个资本市场的融合。在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等方面,内地证券行业还要继续学习借鉴香港的经验。” 桂敏杰说,沪港通开创了交易所之间互联互通新潮流,在沪港通成功推出基础上,将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互联互通之路。比如,积极推进上证所、德交所和中金所合资成立的中欧交易所顺利开业和平稳运行;全力推出上海自贸区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在总结沪港通经验基础上,适应境内外投资者需求,完善交易规则和交易机制;积极落实中英两国元首会谈成果,研究推出沪伦通,探索跨时区交易所互联互通合作新模式。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日前也表示,港交所目前正在继续完善沪港通,并为深港通的开通做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