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大级别急速调整后,股市现已进入相对稳定期,一向比较活跃的私募机构此时在做什么呢?近日,期货日报记者在与一些私募机构交谈中了解到,股市止跌后,私募纷纷优化了自身的风控制度。与此同时,随着管理资金规模的扩大以及对未来行情的看好,一些私募机构也在完善内部组织结构,比如公开招聘各类型专业人才,为下一轮行情做准备。 “每当股市大跌或行情不好时,私募都会集中评估风控制度,反思为何没做好风控,接下来该怎么做。”深圳融智投资董事长李春瑜在接受期货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些私募的赚钱能力很强,但其风控很薄弱,尤其是在牛市行情中风控往往会被他们忽略,“而当市场由牛转熊后,即使一些知名私募也会受到股市下跌影响,遭遇产品清盘危机”。 实际上,多数私募都设有风控岗位或投资决策委员会,但在市场调整或产品净值出现大幅回撤时,风控能否严格执行是个问题。 “并不是说私募没有风控制度,而是有没有严格执行这一制度。”李春瑜说,目前国内私募机构往往由几人到十几人组成,其中总经理身兼数职,既是投资总监又是风控最终执行人,“当出现亏损时,只要‘老板’不说话,就没人敢执行风控”。 因此,风控的独立性成为此轮股市大跌后私募机构思考的问题之一。在李春瑜看来,私募想快速发展并不难,难在能否走得稳、走得远。“核心是要把风控做好,当风险出现时能有人站出来严格执行风控制度,这对私募来说非常重要。”李春瑜说。 据记者了解,目前不少私募已对自身的风控体系作了调整,或把风控部门独立出来,或增配风控岗位人员。 鸿逸投资总经理张云逸告诉记者,经历此轮股市大跌后,公司更加认识到风控的重要性,“风控应该是一个独立环节,它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并不一定起主导作用,但要贯穿投资决策整个过程,在风险阀门启动时,风控主管一定要能独立决策”。 伴随着去年年底的牛市行情,私募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今年上半年的业绩和规模均快速上升。不过,管理资金规模的迅速扩大使一些私募出现了后台运营跟不上等尴尬局面。 除对“风控”环节再造外,私募招聘的信息近日也在“朋友圈”转来转去。与以往招聘不同,这一次私募机构不仅期望能从业内挖掘一些资深基金经理,还把触角伸向了各大高校。 “私募的系统建设、人员配置应该与规模齐头并进。”上海博道投资相关负责人说,A股振荡调整和股指期货限令对公司产品的收益预期产生了一些影响,但公司并未停下脚步,而是积极寻求新的解决方案,“期指限令让我们有时间静下心来修炼内功,进一步优化公司系统,完善基础数据,增加人员配置,提升量化投资管理能力”。 据介绍,博道投资目前主要依靠骨干团队,他们打算进校园做巡讲,在上海、北京等地高校招聘一些投研及市场人员,为公司进一步扩大规模做好人才储备。 除博道投资,富善投资、同安投资等私募机构也在“招兵买马”。据了解,富善投资已在10月成功招聘3名投研人员,之后该公司又抛出了风控、市场及行政人员“纳贤贴”。 “各个行业都会经历混乱、调整到规范阶段,私募行业也不例外。此轮股市大跌对私募行业未必是坏事,它会督促私募机构加强风控等体系建设。”私募排排网高级研究员陈伙铸说,私募管理人有很多出自民间,这些私募机构需要一个不断规范、完善的过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