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这里:首页
 

新闻资讯

 

时事报道

海外华人基金专家:中国正迎来对冲基金发展的好时机

        2010-07-05 00:00:00    
 
发布日期:2010-7-5   来源:期货日报    
  
  7月3—4日,深圳迎来了海外对冲基金与量化投资领域的百余位华人专家,他们应邀与相关部门、阳光私募基金经理、公募基金、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券商资产管理部和商业银行的量化投资经理一起,从“借鉴全球,聚焦中国”的视角,就中国如何发展对冲基金进行交流。在这次名为“第一届中国对冲基金和量化投资国际高峰论坛”的会议上,多位专业人士认为,要发展中国的对冲基金,首先要为对冲基金“正名”。此外,中国对冲基金的发展还需要来自多方面的支持。据了解,私募聚集地——深圳大力鼓励阳光私募的发展,正在对税收减(免)以及阳光私募的合伙制经营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加以推动。
  中国发展对冲基金首先要为其“正名”
  金思维投资咨询(上海)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徐春认为,由于具有杠杆效应和做空机制,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等金融工具的诞生,开启了中国对冲基金元年。他表示,中国金融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相信中国对冲基金也将迎来爆炸式增长。安信证券首席金融工程分析师付强认为,中国具备α大发展的几乎所有有利条件。他称,从长期来看,市场弱有效,从中短期看,市场弱平衡。而这都将是有利于对冲基金发展的条件。“对冲策略有效性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市场有效性,二是市场运行趋势。有价证券定价错误的程度越大,对冲策略有效性就越强;熊市和振荡市较适合对冲基金,但强劲的牛市对对冲基金并不利”。除市场层面外,需求层面对冲基金也不会缺乏资金与客户。2008年招行和贝恩国际公司联合调查的结果显示,中国可投资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的高净值人士达3000万人,他们拥有9万亿元的投资额,其中1亿元以上的达到1万人。中国还有数额巨大的社会保障基金、国家主权基金、企业年金、保险资金、社会福利基金和捐赠基金等。
  但同时,中国对冲基金的发展也面临着重重困难。由于信息沟通不畅,国内很多人对对冲基金理解过于片面,有人笼统地称之为私募基金,但私募基金含义宽泛,不仅涵盖专门投资二级市场的对冲基金,还包括专门投资一级市场的私募股权基金和专门投资房地产等特定市场或产业的基金。也有人误将对冲基金视为本次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甚至视为中国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因素而对其有排斥情绪。
  Synergy基金管理集团董事总经理聂军拥有在对冲基金行业十几年的从业经验,他对中国对冲基金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壮大抱有很大希望。但他同时认为,对冲基金在中国首先需要被“正名”。“现在对冲基金被妖魔化了,尤其是1997年金融风暴之后。中国的对冲基金要发展,一定要‘正名’。如果把一个妖魔化的东西发展起来,大家无法接受,在中国第一步就是要改变人们对对冲基金的错误认识。中国的对冲基金还处于萌芽阶段,我们希望一开始就能有一个正确的引导和正确的概念。同时,国内对冲基金的职业人员也要有国际化的职业操守和素质”。
  中国对冲基金策略要多元化
  对于对冲基金的误区,可能主要集中在认为对冲基金是一种做空的基金。大汉基金管理公司总裁刘汉兴表示,资本市场包括股票、公司债务、大宗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等,欧美资本市场不仅有现货市场,而且衍生品市场也很发达。国外两万多只对冲基金,组合策略很多,净空头策略只是其中一种,而且从多/空净头寸来看,还有净多头和中性策略。此外,从对冲基金的投资策略看,既有趋势跟踪,也有反转策略;从策略持有期看,有日内和高频交易、短、中和长期投资;从信息来源看,有基本面、技术面以及两者结合的策略。
  从中国目前的情况看,有望成为对冲基金的阳光私募起步才六年,策略和产品都较为单调,掌控的资金截至到今年上半年大概在430亿元人民币。聂军认为,中国对冲基金行业要寻求开拓不同的投资策略,避免走日本式的弯路。
  机构投资对冲基金的需求不尽相同
  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策略投资部代理总监郑孔栋认为,从海外经验来看,机构青睐的对冲基金一般都有三个特点,即规范化、制度化和风险可控。“10%的年化回报对于机构来说就相当满意了,即使业绩再高但是大起大落的话,风险会很大,机构也难以接受。”
  郑孔栋认为,机构对投资对冲基金的需求不尽相同,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和机构以及欧美传统机构追求的是稳定投资,对资金的保值需求较高。而诸如中东主权财富基金、养老基金和保险资金等海外基金,将目光投放在亚洲包括中国的对冲基金上,主要是看中这个区域经济高增长的成果,因此不太喜欢保守投资。“从分散风险的角度看,这些海外基金已经将大部分资金放到了欧美等发达和成熟市场上,以赚取稳定但相对较低的投资收益。对亚洲和中国的投资收益要求就较高,同时在风险管理的要求也很高,这无形中给亚洲和中国的对冲基金造成困难,既能达到一定收益(如20%—30%)同时又要把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例如20%以下)”。
 

 
版权所有(C)山东省期货业协会
地址:济南市经七路86号(经七路与纬一路口西南侧)11楼1103室   电话:0531-86131789 sdqhxh@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19029037号-1 鲁ICP备19029037号-2 技术支持:红苗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