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美股市7月历史走势对比 |
2015-07-07 00:00:00
|
|
在刚刚过去的6月,中国股市遭遇了去年下半年以来最严峻的考验,其中代表传统制造业的上证综合指数和代表新经济的中证500指数分别下跌了7.25%和10.64%。与此同时,美国标普500指数在6月当月下跌了2.1%。 进入7月,中国A股继续大幅下挫,由于担心股市暴跌引发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市场迎来了轰轰烈烈的救市大行动。美国股市则出现企稳并开始小幅反弹。为了探索股指季节性规律,有必要回顾下历史上7月股指走势的季节性规律。 由于在2011年以前,中国经济是以高投资、高能耗为主的制造业发展模式,因此上证综合指数可以代表中国股市的整体情况,而2011年之后,我们认为以服务业和互联网兴起为代表的新经济势力崛起,因此中证500指数更能代表中国股市的整体情况。 统计数据显示,1991年至2010年,上证综合指数在7月收涨的次数为10次,收跌的次数为9次,最大收涨幅度为2007年7月的16.55%,最大收跌幅度为1994年7月的-27.15%。其中1994年中国经济出现经济增速下滑,软着陆压力和高通胀并存的局面。1997年7月中国A股下跌和 1998年7月A股微涨,主要是受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2001年至2004年A股持续三年在7月下跌主要是受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的深远冲击。2011年至2013年连续三年的7月上证指数下跌,主要受中国经济转型的拖累,但是代表新经济的中证500指数只是在2012年7月下跌,反映了以互联网和服务业为代表的新经济是经济转型中价值投资的典范。 对比之下,美国标普500指数自1991年至2014年的7月,出现了11次上涨,8次下跌。其中最大收涨幅度为2010年7月的7.23%,最大收跌幅度为2002年7月的-5.89%。在历次下跌中,1998年至2002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带来的冲击影响最为严重,其次是2007年次贷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连续两年的7月都出现大幅度的下跌。 从历史季节性规律来看,7月中美两国股市逆袭翻身的概率分别只有52%和58%。我们认为中美两国股市企稳上涨可能存在的制约因素并不相同,中国A股市场遭遇的抛售压力甚至泡沫破灭压力较美股更大。 从本次A股断崖式下跌的原因分析来看,主要是过度杠杆导致的。近年来中国经济质量下滑:2009年因为央行过度集中放水,导致产能过剩;同时影子银行的刚性兑付导致资本大量流入民间高利贷和高息债市场, 最终增加企业负担。而始自2014年的牛市只是简单翻版的“影子银行”:先是政府逐渐减低对影子银行的支持,导致某些地方债券违约,民间高利贷跑路。在官方大力推动直接融资或者股权融资之际,资金从房地产产业流向股市,不过一来因为中国投资渠道狭窄,二来因为政府开始逐渐培育证券市场融资的功能,政策矫枉过正,政府和央行的过度扶持导致了股市“刚性兑付”,社会资金大量流入,与实体经济争利(由于趋势过强,甚至无意中碾压了之前损伤实体经济的高利贷或 P2P产业,加速了资本从房地产产业向股票市场的流动)。最后,众多投资者,包括机构,由贪婪驱动使用高杠杆,忽视风险管理,甚至增加金融系统风险。我们认为,包括成立平准基金等救市措施会缓解短期恐慌性抛售,但是牛市根基可能因此动摇。 对于美国股市,从最新的布的数据来看,美国就业市场继续向好,6月失业率降至5.3%。不过,6月美国劳动参与率降至1977年以来最低,这一方面和不愿意找工作的人数上升有关,另一方面也和适龄劳动力增长放缓有关。美国经济未来很大可能适度增长,因此股市也不大可能出现新一轮大幅上涨,除非爆发新一轮技术革命。标普道琼斯指数公司——芝商所(CME Group)与麦格希金融公司(McGraw-Hill Financial)的合资公司,是一个全球领先的指数公司。芝商所拥有可提供一系列标准普尔和道琼斯指数的期货和期货期权的许可协议(包括基准标普 500指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