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这里:首页
 

投资者教育

 

投资者教育

短期因素无法影响油价的长期走势

        2015-04-23 00:00:00    
 

    不利因素逐步消化掉后,油价将回归到一个相对较高的价位
 

   

   

  从历史角度分析油价大幅波动的长期原因

  本文所采用的原油历史数据均为年度数据,时间周期跨度从1965年到2013年共48年,数据类型包括:世界总产量、中东地区总产量、世界总消费量、当年汇率折算价格、中国总消费量、OECD总消费量和世界总消费量。从下图可以看出,油价在此期间一共发生过两次大的波动。

   

  图为1965—2013年世界范围内原油产量、消费量与价格的年度变化情况
  油价第一次大幅波动是从1978年到1980年,原油价格从不足15美元/桶直线上升至近40美元/桶,从彼时的世界政治经济局势看,当时正值两伊战争爆发前后,极端不稳定的中东局势引发市场对原油供给的极大担忧,导致原油需求与供给比例短期内严重失调,加速了油价上升。从1978年开始,中东地区原油总产量就开始下降,并一直延续到1985年。而就在原油供给开始突然下降的第二年,油价达到一个高峰。之后随着两伊战争战事不断升级,中东地区产油量继续下滑。但在经历了战争爆发初期油价大幅上涨后,世界各主要原油产销国纷纷通过政治、经济等手段进行应对:除中东各国外的世界其他主要产油国纷纷增加产量,而主要消费国则开始增加原油替代品如煤、天然气等的用量。
  随着时间推移,原油供需比例的结构性失调已不如战争初期那么明显,油价也自1980 年后开始缓慢回落,直至1986年再次回到20美元/桶以下。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这次战争改变了之前原油的基本供需结构,使之从供大于求、供给引导定价为主转变为供小于求、需求引导定价。
  油价第二次大幅波动从2000年开始启动,并一直持续至今。虽然曾在2009年一度快速下跌,但随后再创新高,这期间美国NYMEX主力原油期货合约曾最高上探至147.27美元/桶高点。此次大幅波动前后期主要影响因素并不相同。
  前一阶段,油价自2000年起由20美元/桶起步经过短期的调整后一路上涨,至2007年7月达到最高点。这一阶段油价的主要驱动因素是“金砖国家”产能大幅度提升,经济增速显著增长导致原油需求大幅增加。其中,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对油价上涨的拉动贡献最大。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产业结构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调整。随着2001年正式加入WTO,中国逐渐成为了新的“世界工厂”。随之而来的,是中国对全球各种能源资源需求的迅速增加,对原油的需求量更是大幅攀升。中国的原油消耗量从1998年的421.6万桶/日上涨至2008年的799.4万桶/日,增幅近一倍。
  从世界范围看,1998年到2008年的10年间,全球原油消耗量从7457.7万桶/日上涨至8614.7万桶/日,增量为 1157万桶/日。其中,OECD国家十年内仅增长74.6万桶/日,占10年增量的6.4%;而仅中国一家就占据了全部增量的33%。这种快速增长的原油需求与相对平稳的原油产量比例日益失衡,致使油价迅速上升。
  后一阶段,受到美国次贷危机与欧债危机影响,油价在2009年迅速下跌;但全球主要经济体通过增加投资、货币超发等手段刺激经济数据再度走高,油价也再度被拉升。受到美联储连续加息的影响,大批美购房者因无法偿还银行借款导致从 2007年中期开始次贷危机全面爆发;2008年,受次贷危机影响美国金融市场危机爆发,全球著名的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破产;2009年,危机蔓延至欧洲,欧洲大陆爆发欧债危机。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爆发严重打击了经济循环中的各个部分,导致主要大宗商品价格全面下跌,原油价格也在短期内创出巨大跌幅。为了帮助实体经济尽快走出困境,世界各国纷纷通过采用相对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回暖。
  中国自2009年起通过一揽子计划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两年内投资4万亿元人民币从各方面刺激国内经济;美联储则于2008年11月25日首次宣布将以公开购买机构债券和抵押支持债券的方式开始执行量化宽松政策。全球范围内的投资规模扩大与货币增发短期内使原油需求迅速增加,刺激原油价格再次回到100 美元/桶以上,并逐渐稳定在高位徘徊。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知道,从长周期看,造成原油价格两次大幅波动的基本原因都是世界范围内原油供需层面短期发生了重大改变,且这种改变最终导致一种新的供需平衡出现。

  短期因素是此次油价持续下跌的主要原因

  近期国际原油价格连续大幅下跌,NYMEX主力原油期货合约价格2014年10月创5年内新低,自2008年高点147.27美元/桶最低跌至50美元 /桶以下,跌幅超过66%;北海Brent原油主力期货合约价格近五年来也首次跌破47美元/桶。通过观察与总结,可以知道此次油价下跌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影响:
  
  短期内原油供需关系偏松导致石油价格下跌
  
  近期原油市场需求量不断下滑,国内外各家专业机构也纷纷调整今后几个月的原油需求预估报告。国际能源机构(IEA)就曾发布报告,将2014年全年原油日需求预估值调低20万桶。与此同时,主要石油供给方却未拿出应对措施保价。从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月度报告看到,2014年9月,OPEC原油日均产量在整体需求放缓的情况下反而增加了40.2万桶,这种宽松的供需关系必然导致油价下跌。
  
  全球经济复苏整体预期低迷拉低油价
  
  作为前些年世界经济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经济目前处于转轨时期,这给全球经济复苏蒙上一层阴影。而2014年年底美联储最终决定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更使世界经济复苏前景雪上加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在其4月14日最新公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认为虽然发达经济体的前景在改善,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预计将放缓。依然低迷的全球经济形势必将引起世界范围内石油需求的下降,从而拉低油价。
  
  替代品的开采技术日益成熟、成本不断下降对原油价格造成冲击
  
  北美地区近年来不断增加对页岩油气资源的投入,使得该资源开采技术水平逐年进步,开采成本也不断下降。据统计,当前北美地区油砂的开采平均成本在75美元/桶,页岩油的开采平均成本在65美元/桶,这样的价格水平显然给当前低迷的油价造成了很大冲击。

  理性认识本轮国际油价下跌

  上述短期因素的集中出现确实造成了此次油价下跌,但经过分析后我们知道这些因素是无法决定原油价格的长期走势的。
  首先,从供需关系上讲,无论是对需求的预测还是对供给的预测,其估值范围短则数月长则数年,其预测结果都是建立在对现阶段的综合因素的评估后做出的,因而不确定性很高。只要所考虑的因素中有一种发生变化,新的预测结果就很可能与原预测结果有天壤之别。例如,如果当前对原油供给的预测为偏松,而OPEC一旦通过限产保价手段进行干预,则原油供给必然偏紧。因此对原油供需关系的预期仅会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周期内对油价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是不可持续的,市场会逐渐发挥其价格发现的作用,原油价格长周期内必然会回归本质。
  其次,从全球经济形势看,目前世界经济缺乏亮点,前些年引领全球经济增长的金砖国家特别是中国、印度都或多或少面临新的问题。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不是短时间内能够结束的,而美国货币政策的收紧必然也会对油价造成一定程度的下跌影响。但国内外有关机构当前通常的做法是,为了尽力避免这些因素对经济的冲击会预先充分释放信息,提前让市场做好应对准备。因此,即使未来一段时间世界经济不景气,其对油价的影响也会被限制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
  最后,从替代品发展的角度看,近年来北美页岩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技术不断进步,随着成本的不断下降,产量也不断增加。从美国能源部的统计数据上可以看出,2009年到2013年,页岩气产量从3958315百万立方英尺/年增长到 11896204百万立方英尺/年,5年时间增长了近两倍。但是从全球能源消费量来看,2013年全年原油消费量仍居各类能源资源消费量之首,达到 4185.1百万吨/年,约占全部能源消费量的1/3。可见,北美页岩油气、油砂产量的提升从整体上来说所占比重仍然较低,原油在能源资源领域的传统优势地位短期内都无法被取代。
  从油价历史上两次大规模的变动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当世界范围内原油的供需因素突然发生巨大的改变时,油价才会发生大幅度的变化;当这种改变最终使原油的供给需求水平趋向一致时,油价才会在一个新的价位附近稳定下来。而诸如日需求量预计放缓、OPEC产油小幅变动、经济复苏预期低迷、替代品成本下降等因素是不可能改变油价运行的大趋势的,从历史角度理性来看,在市场逐步消化掉前期的不利因素影响后,油价回归到一个相对较高的价位是可以预期的。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版权所有(C)山东省期货业协会
地址:济南市经七路86号(经七路与纬一路口西南侧)11楼1103室   电话:0531-86131789 sdqhxh@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19029037号-1 鲁ICP备19029037号-2 技术支持:红苗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