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年期国债期货品种正“对味”
如果缺了主角,舞台再漂亮也让人觉得演出不够精彩。由于准入“发令枪”迟迟不响,本应在国债期货市场大显身手的银行、保险等现券持有大户却当了一年半的“看客”。 今年3月20日,10年期国债期货的上市,让银行、保险机构看到了入市的希望,因为其持有的10年期国债现券最多,这道“菜”似乎正是为它们而做。然而,相关监管部门始终不表态,银行、保险机构入市依旧没有时间表。 完善定价功能 国债期货市场需要“主力军” 根据中金所的最新数据,截至今年2月,共有1.9万名客户参与了5年期国债期货交易,其中法人客户成交占比为25%,持仓占比62%。 混沌天成期货国债研究员季成翔认为,5年期国债期货对现券市场的影响正在逐步显现,但有时由于投机过于活跃而出现期现背离,如果银行等机构能参与进来,那么期债的定价功能会发挥得更出色。 一位做国债期货交易的操盘手对期货日报记者说,做商品期货可以参考现货市场,但是做国债期货很难从二级市场获取太多消息,“国债二级市场的透明度要差一些,如果银行、保险等机构能参与期债,投资者可以参考的信息会多一些”。 中金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国债期货最主要的参与机构是券商,其成交占比20%,持仓占比42%。此外,参与期债交易的公募基金产品有近200只,其中以专户形式为主。 据了解,目前共有约40家券商参与期债交易。一位大型券商固收交易员告诉记者,其所在公司从5年期国债期货上市开始就参与其中,去年下半年开始把交易量和持仓量放大。这一方面是由于判断有趋势行情,做了单边交易,另一方面是由于套保需求的增加,总体上实现了不错的收益。“有了国债期货这个对冲工具,我们增加了投资策略,而且降低了配置风险。”他说。
“从操作角度考虑,我们也希望有更多机构参与其中。”这位交易员说,目前其所在公司参与对冲的量仍不算大,其中有国债期货市场总体规模较小的因素,银行、保险机构的入市将能提升流动性,使得交易更加流畅。
避险需求增加 10年期品种打开准入“窗口”
去年,债市的惊艳表现,引发市场对债券基金类产品的热情,与此同时,机构对国债的避险需求明显上升。 “虽然一些机构买入国债后,是纯粹吃票息,但一些进取型的资金还是会做波段,来回交易债券,赚取价差收益,那么风险也就暴露了。”一位国内知名保险公司固收部研究员对记者说。 自从国债期货回归,关于放开银行、保险机构入市的呼声持续不断,10年期国债期货的上市,更是打开了这样一个“窗口”。 为什么这样说呢?10年期国债利率,是市场公认的风向标,而相比传统的久期管理工具,10年期国债期货具有成交便捷、交易成本低、资金占用少等诸多优势。同时,与中短期国债期货产品相比,长期品种在久期调整和资产配置上效率更高。 10年期国债期货,目前覆盖着7年和10年两个关键期限,现券存量超过1万亿元。据了解,较长期限品种更受大型机构的欢迎。 上述保险公司固收部研究员说,保险机构需要对险资进行长期的配置,如果配置短期限的债券,到期还得重新配置,这样就面临收益率变化的风险,而如果能够利用国债期货,就可以对未来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收益进行锁定,“从我们的角度而言,希望监管层早日放开国债期货的参与限制”。 虽然刚刚面世的10年期国债期货被业内人士普遍看好,但当前交易并不活跃。“这与银行等大型机构未获准参与有直接关系。”一位银行交易员表示,散户、私募和部分公募基金,更喜欢短期的国债期货品种,大型金融机构则更偏好长期品种。 这位交易员认为,在国债期货日渐成熟的背景下,把银行、保险等机构挡在门外没有太多理由,但目前银行归银监会监管,保险公司归保监会监管,期货市场归证监会监管,如果监管层意见不能统一,那么银行、保险机构参与期债恐怕尚需时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