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召开的2015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证监会主席肖钢提出,要推动场外衍生品市场发展。可以预见,随着上证50ETF期权的上市、四家期交易所期权产品的破冰和其他新交易工具的推出,场外衍生品市场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监管层的表态给了市场一个信号,即场外衍生品市场是一个比较认可的方向,包括证券、期货、基金等机构都要积极发展场外衍生品业务。”华东地区某期货公司衍生品高级顾问对期货日报记者说,发展场外衍生品市场,对期货公司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更重要的是,期货公司要找准自己场外衍生品业务的方向。 与期货公司相比,证券公司目前开展场外衍生品业务要顺手一些,一方面他们具有雄厚的资本实力,另一方面他们的信用风险相对较小。此外,券商场外业务起步较早,也有很多缓释风险的工具。 据介绍,目前券商的场外业务主要是做股指、股票等相关产品。“他们有融资融券等业务,有很多的池子,可以把成本压得很低,即便做一些场外期权产品亏了也不要紧,他们可以从融资融券等上面填补回来。”一位期货公司人士表示。 “目前很多证券公司的自营部门也都开始做场外业务了,主要是做场外期权和股票权益互换等产品。”上海一家证券公司产品部经理告诉记者。 而期货公司方面刚刚试水,需要积累更多的场外业务经验。 “期货公司在大宗商品方面具有一些先天优势,场外业务应先从其相对较为熟悉的大宗商品领域起步。”前述华东地区期货公司衍生品高级顾问介绍,他们公司的风险管理公司开展的场外业务都属于大宗商品领域范畴,场外金融衍生品做得很少。 另外,券商因为没有大宗商品方面的资源,加之一些业务方面的限制,目前鲜有涉足。这对期货公司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积蓄能量和发展的契机。 “证券公司做大宗商品场外业务特别是场外期权,需要用场内期货工具去复制,复制成本较高,对外的定价自然也会比较高。”前述证券公司产品经理说,因此券商涉足这一块并不多。 而这期货公司方面也深有体会。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不少期货公司的风险管理公司都是通过卖出场外期权获得的权利金来对冲自身风险,若再算上运营成本,他们很难把量和规模做起来,有时候权利金还无法覆盖自身面临的市场风险。 “期货公司方面的场外业务刚刚起步,而且场外的东西不像场内产品,这需要期货公司一步一步地做,慢慢培育市场。”一家期货公司人士表示。 需要提及的是,虽然监管层一直在强调要推动场外衍生品市场发展,证券、期货等机构也在积极布局,但场外衍生品市场发展仍缺乏明晰的路径。从某种程度上说,推动场外衍生品市场发展,需要市场各方一起加把劲,如基础产品和工具的丰富、基础制度和架构的搭建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