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专访中国期货业协会会长刘志超
2014年是我国期货行业创新发展的元年。监管理念的转变,法规政策的调整,为行业创新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外部环境。期货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迎接创新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2015年新年来临之际,期货日报记者就业界关心的问题,专访了中国期货业协会会长刘志超。 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期货日报:2014年我国期货市场格外引人关注,市场步入大变革、大发展的新阶段。新年伊始,先请您对2014年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做一个总体评价。 刘志超:2014年我国期货市场迎来创新发展的新局面。一是围绕创新发展主线,监管理念发生了根本转变,法律法规体系、政策制度环境不断完善,为市场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5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新“国九条”)发布实施,对期货市场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提供了新契机。为贯彻落实新“国九条”精神,9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期货经营机构创新发展的意见》(下称《期货创新意见》),明确了未来期货及衍生品行业创新发展的工作重点和措施。10月底,经修订的《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发布实施。此外,期货法立法工作也正在加快推进中。 二是期货品种进一步丰富,顺利推出聚丙烯、热轧卷板、晚籼稻、铁合金、玉米淀粉等期货品种,特别是作为我国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尝试品种——原油期货获批,将大大提升我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化水平。 三是期货公司创新业务积极稳妥推进并取得一定成效。2014年,期货公司设立风险管理公司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准入门槛降低,试点范围扩大,特别是放开了期货资管“一对多”业务,将引导和促进期货公司实现业务转型,进一步做优做强。 当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面对创新发展的新局面,我国期货行业在许多方面准备还不充分,特别是当前我国期货经营机构规模偏小,业务模式较为单一,专业人才匮乏,综合实力较弱,与实体经济日益增长的风险管理和定价服务需求相比,期货经营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提升期货公司的竞争创新能力,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工作的重点,在这方面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场外衍生品市场将得到大发展 期货日报:当前我国期货市场正处于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行业对2015年充满了期待。您如何看待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刘志超:从全球看,世界经济仍处于危机后的大调整阶段,对欧元区和新兴经济体增长放缓的担忧,以及美元强势、石油供应充足、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等因素将导致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更大,全球经济金融市场仍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期货市场在资产定价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从国内看,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过去高增长掩盖的矛盾和风险将逐步显性化,需要不断消化;随着资源性商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以及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等进程的加快,各类大宗商品和金融资产的价格波动更加频繁和剧烈,实体企业和金融机构对风险管理的需求更加强烈,期货及衍生品作为风险管理工具将大有用武之地。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期货市场将牢牢把握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根本宗旨,以创新发展为主线,继续推出大宗资源性产品期货品种,发展商品期权、商品指数等交易工具,逐步丰富股指期货、股指期权和股票期权品种。为满足实体企业个性化风险管理需求,将建立以套期保值和风险管理为目的的专业交易商制度。为服务实体经济风险管理的需要,场外衍生品市场也会得到大力发展。未来我国期货市场将向多元化业态拓展、向现货拓展、向场外拓展和向境外拓展,逐步转型升级为“场内场外、境内境外、期货现货、商品金融”交互融合、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创新业务试点范围扩大、配套细则完善 期货日报:作为行业自律组织,中国期货业协会在推动期货市场创新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请您谈谈协会2014年的工作以及取得的成果。 刘志超:2014年,在行业创新发展的转折点和关键期,在中国证监会大力推进监管转型的总体思路下,协会以创新发展为工作主线,紧扣服务实体经济的总目标,加快自身转型发展,积极引领推动行业创新发展,发挥了应有的积极作用。 一是参与起草并落实《期货创新意见》,全力推动行业创新发展。积极稳妥推进风险管理公司业务试点,取消事前评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启动新一批试点报备工作,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截至2014年12月31日,已有33家期货公司的风险管理公司完成备案,总计注册资本35.7亿元,另有1家公司已提交备案申请,正在审核中。截至2014年三季度,风险管理公司新签署现货、远期、合作套保、期权等共计1149笔业务。积极推进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制定实施了《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管理规则(试行)》,降低了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准入门槛,扩大了试点范围,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投资者权益保护,特别是放开了期货资管“一对多”业务,充分发挥期货作为财富管理工具的功能作用。截至2014年12月30日,已有22家期货公司提交了“一对多”资管业务登记申请,其中7家已完成登记备案。协会还研究推动了场外市场建设和交易商试点,与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制定并发布《中国证券期货市场场外衍生品交易主协议(2014年版)》及补充协议等文件;起草场外商品衍生品定义文件、交易确认书,以及商品场外衍生品柜台业务试点方案;成立衍生品交易商委员会,研究制定衍生品交易商试点的相关自律规则、协议等文件。此外,还加大了对于创新型、国际化和后备人才等三类紧缺人才的培养力度。 二是以投资者保护为工作重点,切实强化了自律和服务。参与起草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标准,制定《中国期货业协会调解规则》等4个办法,成立期货行业调解委员会,畅通投资者投诉渠道。大力推动行业诚信建设,成立诚信评价工作小组,研究制定《期货公司诚信评价指标体系》。推进期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开展了2014年期货公司信息技术检查评级工作。 三是以落实监管转型为核心理念,积极推动协会自身发展。2014年协会顺利完成换届工作,进一步优化了协会工作机制。围绕《期货创新意见》落实,与有关部门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加强对有关问题的协商沟通。制定《专业委员会管理办法》,成立经纪、资管等13个专业委员会,充分发挥行业智慧和参与热情,推动形成会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工作机制。 积极培育和发展衍生品专业交易商 期货日报:在期货及衍生品行业创新大发展的新形势下,协会2015年主要有哪些工作思路与安排? 刘志超:2015年,协会将深入贯彻落实新“国九条”精神,全力以赴促进《期货创新意见》各项任务落实,积极推动行业创新发展,服务实体经济取得显著成效。具体有四项工作:一是全力推动行业创新发展。继续积极推进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公司试点业务和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加强对资管业务开展过程中热点和难点问题的研究分析,特别注重防范利益输送问题,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积极培育和发展衍生品专业交易商,积极推动场外衍生品市场建设。二是强化行业自律规则制定,加强对创新业务的监测监控,切实防范内幕交易、利益输送、市场操纵等损害行业公平竞争和投资者合法利益的行为。三是大力优化创新环境,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推动行业技术建设。四是加快协会职能转变,充分发挥协会在引领行业创新、探索新型业态、规范服务标准、搭建公共平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来源:“期货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期货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期货日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